原过

王安石 〔宋代〕 王安石

天有过乎?有之,陵历斗蚀是也。地有过乎?有之,崩弛竭塞是也。天地举有过,卒不累覆且载者何?善复常也。人介乎天地之间,则固不能无过,卒不害圣且贤者何?亦善复常也。故太甲思庸,孔子曰“勿惮改过”,杨雄贵迁善,皆是术也。

予之朋有过而能悔,悔而能改,人则曰:“是向之从事云尔。今从事与向之从事弗类,非其性也,饰表以疑世也。”夫岂知言哉?

天播五行于万灵,人固备而有之。有而不思则失,思而不行则废。一日咎前之非,沛然思而行之,是失而复得,废而复举也。顾曰非其性,是率天下而戕性也。且如人有财,见篡于盗,已而得之,曰:“非夫人之财,向篡于盗矣。”

可欤?不可也。财之在己,固不若性之为己有也。财失复得,曰“非其财”,且不可;性失复得,曰“非其性”,可乎?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原过》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全文三个自然段,可分作两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自然段,由正面立论,从谈天说地开始,推论到“介乎天地之间”的人,没有不犯错误的,知错善改,不影响成为圣贤;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第三自然段,从反面批驳中展开深入议论。第二部分有针对性地从道理到例证在批驳中展开议论,进一步深化了第一部分的正面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这篇精短的议论文,论点鲜明,由正面立论,从反面批驳,有理有据,深入浅出。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天有(2)乎?有之,陵历斗蚀(3)是也。地有(2)乎?有之,崩弛竭塞是也。天地(4)(2)卒不累覆(5)(6)者何?善复常(7)也。人(8)乎天地之间,则(9)不能无(2),卒不(10)圣且贤者何?亦善复常(7)也。故太甲(11)思庸(12),孔子曰“勿(13)(2)”,杨雄贵迁善(15),皆是(16)也。

上天有过错吗?有的,日月星辰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冲犯、遭遇、撞击、亏损就是。大地有过错吗?有的,山陵崩塌、河流千枯淤塞就是。上天大地都有过错,但最后也不站碍他们覆载万物,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天地善于恢复常态。人生存于天地之间,则不可能没有过错,但最后不妨碍他成为贤圣,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善于恢复常态。所以太甲思考正常之道。孔子说:“不要害怕改正错误。”扬雄以向善迁移为贵,都是这个道理。

予之朋(17)有过而能悔,悔而能改,人则曰:“是向之从事云尔(18)。今从事与向之从事弗类(19),非其(20)也,饰表以疑世(21)也。”夫岂知言(22)哉?

我的朋友,有错误而能悔过,悔过后而能改正的,人们会说:“还是原来的行事罢了。现在的行事与原来的行事不一样,并非他的本性,是他粉饰外表来迷惑世人而已。”这难道是有见解的言论吗?

(23)五行(24)万灵(25),人(26)备而有(27)之。有而不思则失,思而不行则废。一日(28)前之非(29)沛然(30)思而行之,是失而(31)得,废而(31)(32)也。(33)曰非其性,是(34)天下而(35)性也。且(36)人有财,见篡于盗,已而(37)得之(38),曰:“非夫人(39)之财,向篡于盗矣。”

上天播种仁、义、礼、智、信五常于人类,人本来也都具备。拥有而不思考就会失去,思考而不践行就会废弃。有一天责备以前的错误,马上思考而又践行,于是失而复得,废弃而重新具备了。可是有人说这并非人的本性,这是率领天下来残害人性。比如人有钱,被盗贼强行抢走,后来又重新找回,说:“这不是他的钱财,因为以前被盗贼抢走过。”

(40)?不可也。财之在己,固不若(41)性之为己有也。财失复得,曰“非其财”,(42)不可;性失复得,曰“非其性”,可乎?

可以吗?不可以。财物属于自己,固然比不上天性为自己拥有。财物失而复得,说不是他的财物尚且不行,天性失而复得,说不是他的本性了,难道可以吗?

注释

(1)原:一种论说文体。主要是对事物的本琢进行探究和讨论。

(2)过:过失,过错。

(3)陵历斗蚀:冲犯、遭遇、撞击、亏损。指日月星辰在运行中产生的各种天体现象。

(4)举:全,都。

(5)卒不累覆:卒,最终。不累:不连累、拖累。覆:盖,泽被。

(6)载:承载。

(7)善复常:关于恢复常态。

(8)介:在两者之间。

(9)固:固然,本来。

(10)害:妨害,妨碍。

(11)太甲:商汤的嫡长孙,是商朝的第四位君主。

(12)思庸:思考正常之道。

(13)惮:害怕,畏惧。

(14)扬雄: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县)人。

(15)贵迁善:以迁善为贵。

(16)术:方法,道理。

(17)予之朋:予,我。朋:朋友。

(18)向之从事云尔:向,过去,从前。从事:行事,办事。云尔:而已。罢了。

(19)弗类:不相类,不相同。

(20)性:本性。

(21)饰表以疑世:饰表,粉饰外表。以:来,用来。疑世:疑惑、欺骗世人。

(22)知言:有见识的言论。

(23)播:播种,赋予。

(24)五行:指仁、义、礼、智、信五常。

(25)万灵:万物的灵长.指人类。

(26)固:固然.本来。

(27)备而有:具备而拥有。

(28)咎:怪罪,这里指反省。

(29)前之非:以前的过失。

(30)沛然:迅速的样子。

(31)复:又,重新。

(32)举:兴起。

(33)顾:表示轻微的转折。

(34)率:率领,带领。

(35)戕:戕害,杀害。

(36)如:比如。

(37)已而:不久,后来。

(38)得之:重新找回来。

(39)夫人:这个人。

(40)欤:助词,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41)不若:比不上。

(42)且:尚且。

创作背景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推行变法。当时,反对新法的守旧派,对王安石本人及其拥护者,极尽人身攻击之能事,认为他们是奸诈、谗佞、反复无常之人。王安石的《原过》这篇文章就是对于这些攻击的回击。

拼音版

yuánguò

tiānyǒuguòyǒuzhīlíngdòushíshìyǒuguòyǒuzhībēngchíjiésāishìtiānyǒuguòlèiqiězàizhěshànchángrénjiètiānzhījiānnéngguòhàishèngqiěxiánzhěshànchángtàijiǎyōngkǒngziyuēdàngǎiguòyángxióngguìqiānshànjiēshìshù

zhīpéngyǒuguòérnénghuǐhuǐérnénggǎirényuēshìxiàngzhīcóngshìyúněrjīncóngshìxiàngzhīcóngshìlèifēixìngshìbiǎoshìzhīyánzāi

tiānxíngwànlíngrénbèiéryǒuzhīyǒuérshīérxíngfèijiùqiánzhīfēipèiránérxíngzhīshìshīérfèiéryuēfēixìngshìtiānxiàérqiāngxìngqiěrényǒucáijiàncuàndàoérzhīyuēfēirénzhīcáixiàngcuàndào

cáizhīzàiruòxìngzhīwèiyǒucáishīyuēfēicáiqiěxìngshīyuēfēixìng

作者简介

王安石

王安石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今江西抚州市东乡县上池)人。与“韩愈、柳宗元”等,并称“唐宋八大家”。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