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十九章)

老子 〔先秦〕 老子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为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译文注释 作者简介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治人事天(1),莫若(2)。夫为(2),是谓早服(3)早服(3)谓之重积德(4)重积德(4)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5),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6)之道。

治理百姓和养护身心,没有比爱惜精神更为重要的了。爱惜精神,得以能够做到早作准备;早作准备,就是不断地积「德」;不断地积「德」,就没有什么不能攻克的;没有什么不能攻克,那就无法估量他的力量;具备了这种无法估量的力量,就可以担负治理国家的重任。有了治理国家的原则和道理,国家就可以长久维持。国运长久,就叫做根深祗固,符合长久维持之道。

注释

(1)治人事天:治人,治理百姓;事天,保守精气、养护身心。对「天」的解释有两种,一是指身心,一是指自然。此句意为保养天赋。

(2)啬:爱惜、保养。

(3)早服:早为准备。

(4)重积德:不断地积德。

(5)有国之母:有国,含有保国的意思。母,根本、原则。

(6)长生久视:长久地维持、长久存在。

拼音版

dàojīngshíjiǔzhāng

zhìrénshìtiānruòwèishìwèizǎozǎowèizhīzhòngzhòngzhīzhīyǒuguóyǒuguózhīzhǎngjiǔshìwèishēngēnzhǎngshēngjiǔshìzhīdào

作者简介

老子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