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
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
衣锦褧衣,裳锦褧裳。叔兮伯兮,驾予与行。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国风·郑风·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为《郑风》的第十四首。这首诗写一位女子当初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与相爱的人结婚,感到非常悔恨;如今她迫切希望男方来人驾车接她去,以便和心上人成婚。全诗四章,前二章每章三句,后二章每章四句。此诗直抒胸臆,借女子的诉说,酣畅淋漓地写尽了小女人追悔莫及的复杂心态。
子之丰(1)兮,俟(2)我乎巷(3)兮。悔予(4)不送(5)兮。
难忘你人物好丰采,你曾在巷中久等待,没跟你同走悔不该。
子之昌(6)兮,俟我乎堂(7)兮。悔予不将(8)兮。
难忘你健美好身材,你曾在堂中久等待,没和你同去悔不该。
衣锦褧衣(9),裳锦褧裳(10)。叔兮伯兮(11),驾(12)予与行(13)。
锦缎衣服身上穿,外面罩着锦绣衫。叔呀伯呀赶快来,驾车接我同回还。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14)。
外面罩着锦绣衫,锦缎衣服里面穿。叔呀伯呀赶快来,驾车接我同归还。
(1)丰:丰满,标致,容颜美好貌。
(2)俟:等候。
(3)巷:里中道,即胡同。
(4)予:我,此处当是指“我家”。
(5)送:从行,送女出嫁。致女曰送,亲迎曰逆。
(6)昌:强壮健康,体魄健壮。
(7)堂:客厅,厅堂。
(8)将:同行。或曰出嫁时的迎送。
(9)衣锦褧衣:前一“衣”为动词,穿;后一“衣”为名词,衣服。锦,锦衣,翟衣。褧,妇女出嫁时御风尘用的麻布罩衣,即披风。
(10)裳锦褧裳:前一“裳”为动词,穿;后一“裳”为名词,古代指遮蔽下体的衣裙。
(11)叔兮伯兮:此处“叔”“伯”指男方来迎亲之人。一说古代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称呼。
(12)驾:驾车。古时结婚有亲迎礼,男子驾车至女家,亲自迎接女子上车,一起回夫家。
(13)与行:同道走。行,往。
(14)归:回。一说指女子出嫁归于男子之家。
在古代,青年男女的婚姻是不能自主的,他们的命运掌握在家长的手里。一对青年男女相爱了,对幸福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但只要父母不赞成这桩婚事,他们就无法成亲。这对男女双方来说,是很大的打击,在他们的心灵上留下了多么巨大的创伤。这首《郑风·丰》就是写一位女子因受到阻挠没有和未婚夫结婚而后悔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