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别韦司士

高适 〔唐代〕 高适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夜别韦司士》是盛唐高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开头写夜中饯行场面,用客馆内的热烈气氛与客馆外的凄凉夜色烘托出话别时间之久、友情之深。次写预想中的沿途景物,以渲染朋友的旅途劳顿。最后以朋友声名在外,会处处有人接待这点来加以安慰。全诗感情浓烈,景象开阔,而又一气贯注,别具风致。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高馆张灯(1)酒复(2),夜钟残月雁归声(3)

高大的客馆里灯火通明酒也清,直饮至夜钟响归雁鸣的月落时分。

只言啼鸟堪求侣(4)无那(5)春风欲送行。

只说是啼鸟要求友朋,无奈那春风里要为您送行。

黄河曲(6)里沙为岸,白马津(7)边柳向城。

黄河曲里沙为黄河岸,白马津边柳向白马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8)

不要为他乡离别而难过,知道您到处会有人逢迎。

注释

(1)张灯:摆设灯火。

(2)清:指酒的清醇。

(3)雁归声:指雁归飞时的叫声。

(4)啼鸟堪求侣:《诗经·小雅·伐术》中有“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句子,意思是:鸟儿嘤嘤地叫,欢快地呼唤同伴。作者即用此意。堪:能。求侣:呼唤同伴。

(5)无那:无奈、无可奈何。

(6)黄河曲:黄河湾。

(7)白马津:古代黄河津渡名,在今天河南省滑县东北。

(8)逢迎:迎接的意思。

创作背景

从诗中所写的情况看,韦司士当是路经滑州,渡黄河北去,诗人与州郡中官吏夜间设宴为书送行。宴席上分韵赋诗送别,诗人拈得“城”字,韦司士与诗人就是这次宴会上所结识的新交。《夜别韦司士》此首送友诗仍作于滑州,时间大约是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

拼音版

biéwéishì

gāoguǎnzhāngdēngjiǔqīngzhōngcányuèyànguīshēng

zhǐyánniǎokānqiúnuòchūnfēngsòngxíng

huángshāwéiànbáijīnbiānliǔxiàngchéng

yuànxiāngzànbiézhījūndàochùyǒuféngyíng

作者简介

高适

高适

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

高适(704—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