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犹在夜乌啼。
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
飞鸟不知陵谷变,朝来暮去弋阳溪!
《登馀干古县城》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从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寥廓写出了古县城的“孤”;颔联通过描写“官舍”、“女墙”的荒凉正面表现其“孤”;颈联通过描写“平沙渺渺”、“落日亭亭”的景象侧面表现荒凉萧条;尾联借“陵谷变”这一典故,寄寓了诗人对国家衰弱、人民困苦这一情状的感慨之情。这首诗写景抒情而又不拘泥历史事实,诗人在缅怀历史的同时,又通过描绘被贬途中景色,抒发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这首即景抒情的诗篇,包蕴着深沉的叹喟,寂寥悲凉,深沉迷茫,情在景中,兴在象外,意绪不尽,令人沉思。
孤城(1)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2)西。
登上孤城,空旷天低只觉人与白云齐,楚水以西像万古荒原没有人迹。
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3)犹在夜乌啼。
当年的官舍秋草淹没,空空如洗;城垛尚在,夜乌栖息,发出哀啼。
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4)向客低。
平沙辽远渺渺使人迷茫,落日亭亭而下比客人低。
飞鸟不知陵谷变(5),朝来暮去弋阳溪(6)!
飞鸟不知道古城变深谷,朝来暮去悠然绕在弋阳溪。
(1)孤城:馀干古城原在一座小山上,故称“孤城”。
(2)楚水:淮水,这里指信江。馀干古城原在余江、汉江西北。
(3)女墙:城墙上的城垛。
(4)亭亭:高耸的样子。
(5)陵谷变:山陵变成深谷,深谷变成高山。因馀干县城后从山上搬到山下,所以说“陵谷变”。
(6)弋阳溪:弋阳与馀干相连的一条小溪,在信江中游。
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刘长卿从岭南潘州南巴贬所北归时途经馀干,诗人被贬谪,是由于为官正直不阿而遭诬陷,因此他深感当时的政治腐败和官场污浊。刘长卿途经馀干之时,又刚刚经过军阀战乱,触处都见战争创伤,显出国家衰弱、人民困苦的情状,使诗人更加为唐朝国运深忧,故而创作《登馀干古县城》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