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

纳兰性德 〔清代〕 纳兰性德

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摘花销恨旧风流。

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两眉何处月如钩?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是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景,回忆美好;下片由回忆回到现实,描写现状。全词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的怀人之心、相思之意。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1)(2)自忆从头。摘花销恨旧风流(3)

秋雨停了,梧桐树叶不再滴雨 ,好像是停止了它滴滴的眼泪。重新反复回忆,释放自己的情怀。想当初曾与思念之人有过美好的风流往事。

帘影碧桃(4)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5)两眉(6)何处月如钩?

(回忆)那美丽的身影、如桃花般的面容,但人已离去(可是人却不知何处去了)。只空空留下那娇小的鞋痕在长满苍藓的小径上。思恋之人在何处,只有孤单的如钩明月。

注释

(1)遣怀:犹遣兴。

(2)翻:同“反”。

(3)摘花销恨旧风流:意思是当初曾与她有过美好的风流的往事。杜甫《佳人》:“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4)碧桃:桃树的一种。花重瓣,不结实,供观赏和药用。

(5)屧痕苍藓径空留:此言长满苍藓的小径上,那娇小的鞋痕犹在,可是人却不知何处去了。屧(xiè)痕,即鞋痕。苍藓(xiǎn):苔藓。

(6)两眉:两弯秀眉,这里代指所思恋之人。

创作背景

《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这首词作于康熙年间。从这首词全篇内容来看,大概是纳兰为其早年曾爱恋过的一位女子所写,至于词中女子是他青梅竹马的表妹、患难与共的妻子卢氏,或者是之前哪位惊鸿照影的美人,史籍已无从可考。

文学赏析

《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这首词上片写景,开篇提起梧桐兼雨这种历来被用来描写萧瑟之景的典型化意象,而梧桐细雨所蕴含的内在情感向来与离愁别恨紧密相连,此句把这雨打梧桐之景和离恨别情融在一个“泪”字上,雨泪相对,做到了情景交融。“梧桐雨”和“流泪”都能引起读者与离情有关的联想,作者只是把“雨歇梧桐”与“泪乍收”并列提出,自然在其眼中梧桐也在为其伤心,漫天秋雨也只不过昭示了他的宣泄。“泪乍收”语涉双关,一重理解是梧桐停止滴雨,就好像停止了流泪,如此则梧桐已然通了人性,自是脉脉含情;另一说则是词人听见秋雨暂歇而不再泫然流泪,如此一来,词人伤情,自然显露无遗。但不管作何种解释,词人的伤感在此作中却是不变的,反而能增加一种朦胧的意境。由此而来的“遣怀”二句也正点明了这种伤感之情,是承接上边造景时留下的余响加以推进的。刚收泪眼,就过渡到为排遣愁怀而回忆过往。此处词人感怀伤情,也自然与故人的一段美好往事有关,应指自己和昔日恋人一起度过的那段美好岁月。相伴的日子一晃而过,昔日的甜蜜和浪漫随着时间的流逝都成为了“旧风流”,一个“旧”字顿时显出往事尘封的沧桑,这其中透出词人不少感慨。

下片由回忆回到现实,承接上片“旧风流”,笔触描写到眼前一片空寂之景,前二句全然写眼前所见景致,竹帘上映着碧桃树影,花径的苔藓上还留下她的鞋印,然而伊人已去,徒然睹物思人,增加伤感。此句显系化用唐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句而来,其中“帘影碧桃”和“屧痕苍藓”对仗工整而典雅,表达了好景不长的感慨和无限怅惘的情怀。“空留”二字透露出感慨和无奈。写景虚虚实实,一切景语皆情语,可知虚实安排也并非随意为之。在此句中叙及帘影碧桃,伊人不在,则为实景实情;“屧痕苍藓”此语中意象表现的感觉是伊人离去之后,足迹仍在,这也只能是词人心中所想,不是实景,“径空留”意即小路寂然,依旧在眼前斜陈。“空”并不是外在的虚无,而是内心的空虚,恍恍惚惚,不知所往。结句由看到天上弯弯的新月而联想到伊人的双眉,但不知她如今人在何处,一种刻骨相思之情跃然纸上,情深意苦。词句亦缠绵凄婉,令人惆怅。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清代词人,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出生于满州正黄旗。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公元1676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