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扶正)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鲍之交》选自西汉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管晏列传》,这一段介绍管仲的出身。着重写他因鲍叔牙的推荐而任齐桓公之相的事,为后文管仲详谈他和鲍叔的关系作发端;于管仲的煌煌相业,则以“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几句带论断性的、概括性极强的话了之。头绪集中,笔力极劲健。
(管仲(1))少时常与鲍叔牙(2)游(3),鲍叔知其贤。管仲(1)贫困,常欺(4)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5),管仲(1)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1)囚焉。鲍叔遂进(7)管仲(1)。管仲(1)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8),一匡(扶正)天下(9),管仲(1)之谋也。
管仲,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不久,鲍叔牙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于是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1)管仲:名夷吾,春秋初期政治家。他由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命为卿,尊称“仲父”,曾辅佐桓公成就霸业。
(2)鲍叔牙:齐国大夫。
(3)游:交游,来往。
(4)欺:意谓占便宜。
(5)鲍叔事齐公子小白: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出奔莒国。公子小白,齐襄公弟,即齐桓公。管仲事公子纠:管仲、召忽奉公子纠出奔鲁国。公子纠,齐襄公弟。
(6)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鲁国畏齐而杀公子纠,管仲请囚。事见《左传·庄公九年》。
(7)进:引荐。
(8)九合诸侯:多次召集各国诸侯会盟。
(9)一匡(扶正)天下:使天下归正。当时诸侯无视周天子,互相攻伐,管仲辅佐齐桓公,一度制止混乱局面。匡,正。
太史遭受宫刑,不能赎罪,朋友没有救援,所以写这传,寄意独深,假如当时有知道管仲的鲍叔牙知道的,有人可以鼓励你解围,有知道越石夫的晏子知道的,也可以援助法代赎。有鲍叔牙了解人,与驾车所欣慕,情感表现都推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