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风·宛丘

诗经 〔先秦〕 诗经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陈风·宛丘》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描述的可能是一位男子对一位巫女舞蹈家的爱慕之情,反映的是将不可遏止的情感投射于生命的存在本质的外化形式乐舞中的文化内涵。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因其特定的文化氛围而有别于一般的《诗经》篇章而具有特殊的兴发感动力量,同时在技法风格上颇有特色。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子之汤兮(2)宛丘(3)之上兮。洵有情兮(4),而无(5)兮。

你舞姿回旋荡漾,舞动在宛丘之上。我倾心恋慕你啊,却不敢存有奢望。

坎其(6)击鼓,宛丘之下。(7)(7)夏,(8)鹭羽(9)

敲得鼓儿咚咚响,舞动宛丘平地上。无论寒冬与炎夏,洁白鹭羽手中扬。

坎其击(10),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11)

敲得瓦缶当当响,舞动宛丘大道上。无论寒冬与炎夏,鹭羽饰物戴头上。

注释

(1)陈风:即陈地的乐调。《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篇。

(2)子之汤兮:子:你,这里指女巫。汤(dàng):“荡”之借字。这里是舞动的样子。一说游荡,放荡。

(3)宛丘:四周高中间平坦的土山。

(4)洵有情兮:洵:确实,实在是。有情:尽情欢乐。

(5)望:德望。一说观望;一说望祀;一说仰望。

(6)坎其:即“坎坎”,描写击鼓声。

(7)无:不管,不论。

(8)值:持或戴。

(9)鹭羽:用白鹭羽毛做成的舞蹈道具。

(10)缶:瓦器,口小腹大,为盛酒水容器,古人叩之用以节乐。

(11)鹭翿:用鹭羽制作的伞形舞蹈道具。聚鸟羽于柄头,下垂如盖。

创作背景

关于《陈风·宛丘》的背景,主要有三说。一是刺陈幽公说。《毛诗序》、郑笺、孔疏、严粲《诗缉》皆以为“子者,斥幽公也”。陈幽公荒淫好色,游荡无度,其德行一无可观,为人所恶,故有诗刺之。二是刺陈好巫风说。郝懿行《诗问》、魏源《诗古微》皆持此说,以为陈之先太姬妇人尊贵,好巫觋祭祀歌舞,国民传其遗风,遂成习俗,此诗实刺陈国臣民之陋俗。三是情诗恋歌说,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以后多数学者的看法,认为《陈风·宛丘》一诗表达了诗人对一位巫女舞蹈家的爱慕之情。其理由是,因为刺诗之说缺乏必要的文本支持,从诗的文本中的一个“汤”(荡)字,并不能得出刺舞者放荡的结论,荡有摇摆之义,正是写舞者热情奔放的舞姿。况且从文本语义的抒情性看,在保留原始宗教的某些狂热性、巫风炽盛而四季巫舞不断的陈国,诗的作者怀着热烈的情爱,表达他对一位巫女舞蹈家的恋慕,实在是非常合乎情理的。在同以巫祀著称的楚国,也有男女相思的内容反映在《九歌》等楚辞作品中。

拼音版

chénfēng··wǎnqiū

zhīdàngwǎnqiūzhīshàngxúnyǒuqíngérwàng

kǎnwǎnqiūzhīxiàdōngxiàzhí

kǎnfǒuwǎnqiūzhīdàodōngxiàzhídào翿

作者简介

诗经

诗经

中国最早诗歌总集

《诗经》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