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上篮舆出宝坊,野塘山路尽春光。
试穿松影登平陆,已觉钟声在上方。
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杨柳浅深黄。
杖藜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
《晓出黄山寺》是宋代诗人高翥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借景抒情之诗。前三联写诗人出寺下山路上所见春景,移步换形,引人入胜,首句即点题,第二句写出寺所见;次联写所闻,表面上是写钟声,实际上是写山之高、林之密,在空间上造成种深远感;第三联承“登平陆”,写草色、溪流、菜花、柳丝之悦目,回应首联的“春光”。尾联写对美好春光的留连,见其乐而忘返的情态。此诗用词含蓄,独到。全诗以叙行写景为主,直接抒情为辅,写来情景相生,层层推进,给人以景美情畅之感。
晓上篮舆(1)出宝坊(2),野塘(3)山路尽春光。
早晨乘着轿子从黄山寺出发,一路上看到山间的池塘和山路两边的花草树木都沐浴在一派明媚春光中。
试穿松影(4)登平陆(5),已觉钟声在上方(6)。
刚刚穿过一大片松林来到山下的平原,已经能听到上方寺庙的钟声。
草色溪流高下碧(7),菜花杨柳浅深黄(8)。
平原上嫩嫩的小草和潺潺的溪流都呈现出可人心意的绿色,金黄的菜花和鹅黄的杨柳在春风中绽放着迷人的微笑。
杖藜(9)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10)不要忙。
拄着藜杖的诗人啊,千万不要匆匆而去,有同伴陪着,正可以在春天尽情行走,完全不用紧张忙碌。
(1)篮舆:竹轿。
(2)宝坊:对寺庙的敬称。
(3)野塘:野外的池塘或湖泊。
(4)穿松影:太阳已升起,所以说穿过松影。
(5)平陆:平坦的道路。
(6)上方:佛寺的方丈,住持僧所居。这里指黄山寺。
(7)高下碧:草绿在岸上,水绿在溪中,故云。
(8)浅深黄:菜花黄得浓,杨柳黄得浅,故云。
(9)杖藜:拄着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
(10)行春:游览春景。
诗人在春天去黄山寺游览,清晨出寺后见到美丽的春景,遂做《晓出黄山寺》此诗表达自己流连不舍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