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

张九龄 〔唐代〕 张九龄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

伏槛一长眺,津途多远情。

思来江山外,望尽烟云生

滔滔不自辨,役役且何成。

我来飒衰鬓,孰云飘华缨。

枥马苦踡跼,笼禽念遐征。

岁阴向晼晚,日夕空屏营。

物生贵得性,身累由近名。

内顾觉今是,追叹何时平。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是唐代张九龄的五言诗。这首诗写于张九龄辞官回到家乡之时(公元716年)。前四句描写南江泛滥的景象;五到十四句反映了作者在朝中受制、劳碌无成而心不甘的复杂心情;后四句诗人借用陶潜《归去来词》“觉今是而昨非”,肯定了辞官的决定。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1)沙衍(2)出,霜降天宇(3)晶。

路上的积水减少,沙滩露出,霜降天空之晶。

伏槛(4)一长(5)津途(6)远情(7)

趴在栏杆远望,道路有深情。

思来江山(8)外,望尽烟云(9)

想来江山之外,看尽烟云发生。

滔滔(10)不自辨,役役(11)且何成。

朝中事情多半无能为力,劳苦不息而不见成功。

我来飒衰鬓(12)孰云(13)华缨(14)

我年老而疏白的鬓发飘在清凉风中,谁说那是仕宦者的彩色冠缨。

枥马(15)踡跼(16)笼禽(17)遐征(18)

拴在槽上的马受束缚,蜷曲无法伸直,不自由的笼中鸟想念远行。

岁阴向晼晚(19)日夕(20)空屏营。

年底临近傍晚(年将老),日夜白白地彷徨。

物生贵得性(21),身累(22)近名(23)

事物可贵之处是合其情性,身心劳累的原因是喜好追求功名。

内顾觉今是(24)追叹何时平(25)

内心自省:挂冠辞官是正确做法,追溯往事叹何时公平。

注释

(1)潦:雨水大。路上的流水,积水:潦水。古同“涝”,雨水过多,水淹。

(2)沙衍:水中有沙者曰沙衍。

(3)天宇:指上下四方整个空间。

(4)伏槛:伏:身体前倾靠在物体上。槛:读音为jiàn,栏干,栏板。

(5)眺:读音为tiào,远望。

(6)津途:津:《说文》:“水渡也。”指渡口。途:道路。

(7)远情:犹深情。

(8)江山:江河和山岭,多用来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

(9)烟云:烟霭云雾,也比喻变化消失的事物。

(10)滔滔:比喻言行或其他事物连续不断,形容大水奔流貌:白浪滔滔。

(11)役役:劳苦不息貌。有所求而不止曰役役。

(12)飒衰鬓:飒:风声,清凉的样子。又衰飒。衰鬓:年老而疏白的鬓发。多指暮年。

(13)孰云:孰:谁。云:说。

(14)华缨:彩色的冠缨。古代仕宦者的冠带。

(15)枥马:拴在马槽上的马。多喻受束缚,不自由者。

(16)踡跼:蜷曲或弯曲不伸的样子。

(17)笼禽:笼子中的鸟。比喻不自由之身。

(18)遐征:远行;远游。

(19)岁阴向晼晚:岁阴:岁暮,年底。向:1. 对着,朝着。2. 近,临:~晚。秋天漠漠~昏黑。晼晚:1.太阳偏西,日将暮。2. 年将老;老年时期。3. 指时令晚。

(20)日夕:日夕:近黄昏时;傍晚。又日夜之意。空:徒然,平白地。屏营:也作“屏盈”,彷徨。

(21)得性:谓合其情性。

(22)由:原因,缘由。

(23)近名:好名;追求名誉。

(24)内顾觉今是:内顾: 回头看。内心自省。觉: 醒悟:~悟。~醒。“~今是而昨非”。今是:现在是对的,过去是错的。指认识过去的错误。

(25)追叹何时平:追叹:谓追溯往事而感叹。何时平:什么时候太平;怎样承平。何时:表示疑问。平:安定。

创作背景

《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此诗写于公元716年(开元四年)张九龄辞官南归之时。任左拾遗后,他与右拾遗赵冬曦共同参与吏部选人的等第考评,时称平允。开元四年秋,张九龄在左拾遗职位上任满,因与宰相不合,以母老为由,辞官归家乡韶州奉养老母。九龄登楼望远,回想任职经历,反思辞官决定,写下该诗以抒发压抑而不得志的心情。

文学赏析

辞官是一种令人无奈和回味的经历。诗人此时写的诗,其名称中有“秋”、“晚”等凄凉的词语,诗的前两句也有积水和霜降等寒凉的意象。这些为诗定下了忧伤的调子。

第三、四句,诗人提到“津途多远情”,其含义有二:一是作者马上就回到家,对家乡有思念盼望之情;二是回望过去经历,有些不舍,留下深情。第五六句,作者借景物描写,隐喻为官的经历:“江山之外,看尽烟云”。第七、八句,描写很多的事情诗人都无力解决,慨叹一生劳苦不息而不见成功。第九、十句,写诗人在凉风中,年老而疏白的鬓发飘扬,有人称赞张九龄做了贵官,而张九龄却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己是被拴在槽上受束缚的马,无法行动,又像笼中的鸟,没有自由却向往远游行,而此时年纪老了,个人却只剩下莫名的彷徨。

末四句,诗人认为,做人做事一定要依据事物本来的情性,身心十分劳累的原因是追求功名。诗人醒悟以往的经历,有很多做错的事,又肯定了辞官的做法。诗人当前关心的是何时天下太平。从诗句中可以见到:诗人仍然关心天下大事。

诗人能从秀丽山川中看到更深邃的精神内涵,抛却了赤裸裸的实用性、功利性的目光。

作者简介

张九龄

张九龄

唐朝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景龙(唐中宗年号,707—710)初年进士。唐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是唐朝有名的贤相。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为李林甫所谮,罢相。其《感遇诗》以格调刚健著称。有《曲江集》。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