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老子 〔先秦〕 老子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译文注释 作者简介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道常无名,朴。虽(1),天下莫能臣(2)。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3)。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4)始制有名(5),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6)。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7)

“道”永远是无名而质朴的,它虽然很小不可见,天下没有谁能使它服从自己。侯王如果能够依照“道”的原则治理天下,百姓们将会自然地归从于它。天地间阴阳之气相合,就会降下甘露,人们不必指使它而会自然均匀。治理天下就要建立一种管理体制,制定各种制度确定各种名分,任命各级官长办事。名分既然有了,就要有所制约,适可而止,知道制约、适可而止,就没有什么危险了。“道”存在于天下,就像江海,一切河川溪水都归流于它,使万物自然宾服。

注释

(1)小:用以形容“道”是隐而不可见的。

(2)莫能臣:臣,使之服从。这里是说没有人能臣服它。

(3)自宾:宾,服从。自将宾服于“道”。

(4)自均:自然均匀。

(5)始制有名:万物兴作,于是产生了各种名称。名,即名分,即官职的等级名称。

(6)可以不殆:不殆,没有危险。

(7)犹川谷之于江海:之于,流入;一说正文应为“道之在天下,譬犹江海之与川谷”。

拼音版

dàojīngsānshíèrzhāng

dàochángmíngsuīxiǎotiānxiànéngchénhóuwángruònéngshǒuzhīwànjiāngbīntiānxiāngjiànggānmínzhīlìngérjūnshǐzhìyǒumíngmíngyǒujiāngzhīzhǐzhīzhǐdàidàozhīzàitiānxiàyóuchuānzhījiānghǎi

作者简介

老子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