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阴细细压茅堂,吟虫啾啾昨夜凉。
雨开芭蕉新间旧,风撼筼筜宫应商。
砧声已急不可缓,檐景既短难为长。
狐裘断缝弃墙角,岂念晏岁多繁霜。
《秋怀二首》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七言古诗组诗作品。这组诗以秋日景象为描摹对象,在平淡的景物描写中,表现作者处境的凄清、寂寞。第一首诗前六句写“秋”,后两句写“怀”,将“怀”归于轻视物质上的困难,归于洒脱,兼具理趣和深情。
秋阴细细压茅堂,吟虫(1)啾啾昨夜凉。
细细的秋日阴云,却沉重地压在茅草堂上,昨夜变凉的天气,使得秋虫不停地啾啾吟唱。
雨开芭蕉新间旧(2),风撼筼筜宫应商(3)。
芭蕉在雨中开放,新叶和旧叶相间着;风力巨大不断撼动着竹子,竹声如同宫商之乐。
砧声(4)已急不可缓,檐景既短难为长。
捣衣声音四起,赶制新衣已是急切不可缓和,秋日渐短,照射在屋檐形成的影子也渐渐变短了。
狐裘断缝(5)弃墙角(6),岂念晏岁(7)多繁霜。
御寒的狐裘早已破烂不堪丢弃在墙角,哪里还会想着寒冷的冬日会遭遇诸多霜雪。
(1)吟虫:蛐蛐类秋虫。
(2)新间旧:新旧驳杂。
(3)宫应商:宫、商,中国古代音乐分五音:宫、商、角、微、羽。
(4)砧声:在石砧上捣衣洗布之声。
(5)狐裘断缝:御寒用的狐裘衣裳已破旧,暗指宦况清贫。
(6)弃墙角:暗指自己不被重用,只能在北京(今河北大名)教书度日。
(7)晏岁:岁晚,即冬日。
《秋怀二首》这组诗,翁方纲校刊的《山谷诗全集》据旧本收在《外集补遗》中,下注“熙宁八年北京作”。熙宁八年(1075)作者三十一岁,宋代的北京即今河北大名,当时作者在那里任国子监教授。国子监职务清闲,作者能读书自遣。他当时还未卷入新旧党斗争,处境比较单纯,所以诗篇虽带有感慨,但在他的作品中情调还是比较闲淡的,不像后来的作品那样有着更多的郁勃不平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