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席上赠楚守田待制小鬟

苏轼 〔宋代〕 苏轼

学画鸦儿正妙年,阳城下蔡困嫣然。凭君莫唱短因缘。

雾帐吹笙香嫋嫋,霜庭按舞月娟娟。曲终红袖落双缠。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浣溪沙·席上赠楚守田待制小鬟》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咏楚州太守田待制的歌女们的美貌如天仙,下片咏楚州太守田待制的歌女们迷人的舞姿。全词触景生情,借歌女们的形象,赞颂田待制的治绩和闲居生活,抒发苏轼对人生的感叹,语言轻快,意境高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画鸦(1)儿正妙年,阳城下蔡困嫣然(2)(3)君莫唱短因缘(4)

歌女们刚刚学会化妆,正是在妙龄芳华的年纪。歌女们的嫣然一笑,让阳城、下蔡二县的官员们着迷。请求田君莫唱人生短暂事难圆之歌。

雾帐(5)吹笙香嫋嫋(6)霜庭(7)按舞(8)月娟娟(9)。曲终红袖落双缠(10)

在很薄的纱帐中,吹笙的歌女散发出轻飘的香气。月夜下,在庭院中击节跳舞的歌女们舞姿迷人。一曲唱罢,那红色的水袖垂罩着一双七寸金莲。

注释

(1)画鸦:指妇女在额上涂鸦黄。

(2)阳城下蔡困嫣然:意谓阳城、下蔡的人都被美人的嫣然笑容所迷惑。阳城、下蔡:战国时楚国的两个县名。困:迷惑。嫣然:娇媚的笑态。

(3)凭:请求。

(4)短因缘:意谓人生苦短。

(5)雾帐:很薄的纱帐子如雾朦胧,故名雾帐。

(6)嫋嫋:轻飘缭绕的样子。

(7)霜庭:日月光照下的庭院。

(8)按舞:击节跳舞。

(9)月娟娟:月光照耀着歌女柔美的姿态。

(10)双缠:古时陋习,女子用布帛缠住双脚,以为脚缠得越小越美,美其名曰“七寸金莲”。

创作背景

这首《浣溪沙·席上赠楚守田待制小鬟》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十一月。是时,田待问正为楚州太守。东坡去泗州途中停留楚州,田以贵客待之。席上,对饮言欢,歌舞助兴,东坡作此词以赠小鬟歌女。

拼音版

huànshā··shàngzèngchǔshǒutiándàizhìxiǎohuán

xuéhuàérzhèngmiàoniányángchéngxiàcàikùnyānránpíngjūnchàngduǎnyīnyuán

zhàngchuīshēngxiāngniǎoniǎoshuāngtíngànyuèjuānjuānzhōnghóngxiùluòshuāngchán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