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席上赠楚守田待制小鬟》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咏楚州太守田待制的歌女们的美貌如天仙,下片咏楚州太守田待制的歌女们迷人的舞姿。全词触景生情,借歌女们的形象,赞颂田待制的治绩和闲居生活,抒发苏轼对人生的感叹,语言轻快,意境高超。
学画鸦(1)儿正妙年,阳城下蔡困嫣然(2)。凭(3)君莫唱短因缘(4)。
歌女们刚刚学会化妆,正是在妙龄芳华的年纪。歌女们的嫣然一笑,让阳城、下蔡二县的官员们着迷。请求田君莫唱人生短暂事难圆之歌。
雾帐(5)吹笙香嫋嫋(6),霜庭(7)按舞(8)月娟娟(9)。曲终红袖落双缠(10)。
在很薄的纱帐中,吹笙的歌女散发出轻飘的香气。月夜下,在庭院中击节跳舞的歌女们舞姿迷人。一曲唱罢,那红色的水袖垂罩着一双七寸金莲。
(1)画鸦:指妇女在额上涂鸦黄。
(2)阳城下蔡困嫣然:意谓阳城、下蔡的人都被美人的嫣然笑容所迷惑。阳城、下蔡:战国时楚国的两个县名。困:迷惑。嫣然:娇媚的笑态。
(3)凭:请求。
(4)短因缘:意谓人生苦短。
(5)雾帐:很薄的纱帐子如雾朦胧,故名雾帐。
(6)嫋嫋:轻飘缭绕的样子。
(7)霜庭:日月光照下的庭院。
(8)按舞:击节跳舞。
(9)月娟娟:月光照耀着歌女柔美的姿态。
(10)双缠:古时陋习,女子用布帛缠住双脚,以为脚缠得越小越美,美其名曰“七寸金莲”。
这首《浣溪沙·席上赠楚守田待制小鬟》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十一月。是时,田待问正为楚州太守。东坡去泗州途中停留楚州,田以贵客待之。席上,对饮言欢,歌舞助兴,东坡作此词以赠小鬟歌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