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思

萧衍 〔南北朝〕 萧衍

谁言生离久,适意与君别。

衣上芳犹在,握里书未灭。

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常恐所思露,瑶华未忍折。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有所思》是南朝梁武帝萧衍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构思巧妙,首两句出笔不凡,由分离不久,别时并不痛苦,即由不应相思或不太相思起,而后转入相思更苦,以别于生离日久,别时万般痛苦的套数,以显思妇的情更深、意更笃。接写闻衣香、睹书信,触物勾起的相思之情,转折自然。再承上写魂梦萦绕的忆念之深,使忆念之情逐次深化。而故作掩饰和不忍折花,使忆念之情更加深邃,使自怜之情更加含蕴。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谁言生离久,(1)(2)与君别。

离别的时间虽然很长,自己却刚刚感到与丈夫分别。

衣上(3)犹在,握里(4)未灭。

还闻得见对方衣服上的香味,对方交给自己的情书还握在手里,字迹尚未磨灭。

腰中双绮带(5),梦为同心结(6)

我腰襟上佩戴的两条绸带,在梦中变作了同心结。

常恐所思(7)露,瑶华(8)未忍折。

恐怕自己的心思被他人看出,不敢去折瑶华赠给情人。

注释

(1)适:才。

(2)意:当作“忆”。

(3)芳:情人留下的体香。

(4)书:情人的书信。

(5)绮带:绸带。

(6)同心结:用锦带制成的菱形连环回文结,表示恩爱二之意。

(7)所思:指自己思慕情人的感情。

(8)瑶华:琼花,指情人。

创作背景

《有所思》为汉乐府《铙歌》名,以首句“有所思”作篇名,描写女子与情人诀别时的悲思。南朝齐刘绘、王融、简文帝、王筠等都有拟作,多以思亲离别为主题。梁武帝萧衍有感于同期文人诗作,创作了此诗。

拼音版

yǒusuǒ

shuíyánshēngjiǔshìjūnbié

shàngfāngyóuzàishūwèimiè

yāozhōngshuāngdàimèngwèitóngxīnjié

chángkǒngsuǒyáohuáwèirěnzhé

作者简介

萧衍

萧衍(梁武帝)

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

萧衍(464—549),即梁武帝,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今江苏武进县西北)人。南梁政权的建立者,庙号高祖。出生在秣陵(今南京),原来是南齐的官员,因为拥立齐明帝萧鸾有功,当上了中书侍郎。公元502年(南齐中兴二年),代齐和帝自立。博学能文,勤政爱民。长于文学,有才子之名,是“竟陵八友”之一,精通琴、棋、书、画,还能亲自动手制作、改良乐器,是个不错的调音师。一生极具传奇色彩。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