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
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
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岁晏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是诗人在生命的最后三年移家于舟中,漂泊在长江湘水上期间所作的。全诗可分五层,前四层各四句,末用二句作结。诗中运用了铺叙和对比的艺术手法,概括了封建社会两种阶级的对立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战乱中的基本面貌,通过描写百姓情况表现了安史之乱后唐代社会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了诗人浓浓的忧国忧民的情感。
岁云暮矣(1)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年终时候遍地飒飒北风,潇湘洞庭在白皑皑的飞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2)射雁鸣(3)桑弓(4)。
天寒冻结了渔父的鱼网,莫徭人射雁拉响桑弓。
去年米贵阙军食(5),今年米贱大伤农。
去年米贵军粮缺乏,今年米贱却严重地伤农。
高马(6)达官(7)厌(8)酒肉,此辈(9)杼轴茅茨(11)空。
骑着大马的达官贵人吃厌酒肉,百姓穷得织机、茅屋都扫空。
楚人(12)重鱼不重鸟,汝(13)休枉杀南飞鸿(14)。
楚人喜欢鱼虾不愿吃鸟肉,你们不要白白杀害南飞的孤鸿。
况闻处处鬻(15)男女(16),割慈忍爱(17)还(18)租庸(19)。
何况听说处处卖儿卖女,来偿还租庸。
往日用钱捉私铸(20),今许铅锡和青铜。
过去用钱严禁私人熔铸,今天竟允许铅锡中掺和青铜。
刻泥(21)为之最易得,好恶(22)不合(23)长相蒙。
刻泥的钱模最容易取得,但不应让好钱坏钱长时欺蒙!
万国(24)城头吹画角,此曲(25)哀怨何时终。
各地城头都在吹起号角,这样哀怨的曲调几时才能告终?
(1)岁云暮矣:云、矣:都是语气助词,无意义。岁暮:年末,指诗题所言的岁晏。
(2)莫徭:湖南的一个少数民族。
(3)鸣:弓开有声。
(4)桑弓:桑木作的弓。
(5)阙军食:据《唐书·代宗纪》记载,大历二年(767)十月,朝廷令百官、京城士庶出钱助军,减京官职田三分之一,以补给军粮。
(6)高马:指高头大马。
(7)达官:指显达之官。
(8)厌:同“餍”,饱食。
(9)此辈:即上渔民、莫徭的猎人们。
(10)杼柚:织布机。
(11)茅茨:草房。
(12)楚人:今湖南等地春秋战国时属楚,这里指湖南一带的人。
(13)汝:指莫徭。
(14)鸿:大雁,这里代指飞禽。
(15)鬻:出卖。
(16)男女:即儿女。
(17)割慈忍爱:指出卖儿女。
(18)还:交纳。
(19)租庸:唐时赋税制度有租、庸、调三种,租是交纳粮食,调是交纳绢绫麻,庸是服役。这里代指一切赋税。
(20)私铸:即私家铸钱。
(21)刻泥:用胶泥刻制铁模。
(22)好恶:好钱和恶钱,即官钱和私钱。
(23)不合:不应当。
(24)万国:普天之下。
(25)此曲:指画角之声,也指诗人所作的这首诗。
《岁晏行》此诗写于大历三年(768年)之后,是杜甫在生命的最后三年移家于舟中,漂泊在长江湘水上的诗作。安史之乱以后,唐朝时局仍一片混乱。藩军镇压割据,军阀混战,各种各样的税务使百姓灾难深重。唐代宗大历三年春,杜甫已五十七岁,携家人从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出三峡,这年冬天(题中“岁晏”即岁暮)来到岳州(今湖南岳阳),作此诗以记途中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