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晏行

杜甫 〔唐代〕 杜甫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

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

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岁晏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是诗人在生命的最后三年移家于舟中,漂泊在长江湘水上期间所作的。全诗可分五层,前四层各四句,末用二句作结。诗中运用了铺叙和对比的艺术手法,概括了封建社会两种阶级的对立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战乱中的基本面貌,通过描写百姓情况表现了安史之乱后唐代社会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了诗人浓浓的忧国忧民的情感。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岁云暮矣(1)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年终时候遍地飒飒北风,潇湘洞庭在白皑皑的飞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2)射雁(3)桑弓(4)

天寒冻结了渔父的鱼网,莫徭人射雁拉响桑弓。

去年米贵阙军食(5),今年米贱大伤农。

去年米贵军粮缺乏,今年米贱却严重地伤农。

高马(6)达官(7)(8)酒肉,此辈(9)杼轴茅茨(11)空。

骑着大马的达官贵人吃厌酒肉,百姓穷得织机、茅屋都扫空。

楚人(12)重鱼不重鸟,(13)休枉杀南飞鸿(14)

楚人喜欢鱼虾不愿吃鸟肉,你们不要白白杀害南飞的孤鸿。

况闻处处(15)男女(16)割慈忍爱(17)(18)租庸(19)

何况听说处处卖儿卖女,来偿还租庸。

往日用钱捉私铸(20),今许铅锡和青铜。

过去用钱严禁私人熔铸,今天竟允许铅锡中掺和青铜。

刻泥(21)为之最易得,好恶(22)不合(23)长相蒙。

刻泥的钱模最容易取得,但不应让好钱坏钱长时欺蒙!

万国(24)城头吹画角,此曲(25)哀怨何时终。

各地城头都在吹起号角,这样哀怨的曲调几时才能告终?

注释

(1)岁云暮矣:云、矣:都是语气助词,无意义。岁暮:年末,指诗题所言的岁晏。

(2)莫徭:湖南的一个少数民族。

(3)鸣:弓开有声。

(4)桑弓:桑木作的弓。

(5)阙军食:据《唐书·代宗纪》记载,大历二年(767)十月,朝廷令百官、京城士庶出钱助军,减京官职田三分之一,以补给军粮。

(6)高马:指高头大马。

(7)达官:指显达之官。

(8)厌:同“餍”,饱食。

(9)此辈:即上渔民、莫徭的猎人们。

(10)杼柚:织布机。

(11)茅茨:草房。

(12)楚人:今湖南等地春秋战国时属楚,这里指湖南一带的人。

(13)汝:指莫徭。

(14)鸿:大雁,这里代指飞禽。

(15)鬻:出卖。

(16)男女:即儿女。

(17)割慈忍爱:指出卖儿女。

(18)还:交纳。

(19)租庸:唐时赋税制度有租、庸、调三种,租是交纳粮食,调是交纳绢绫麻,庸是服役。这里代指一切赋税。

(20)私铸:即私家铸钱。

(21)刻泥:用胶泥刻制铁模。

(22)好恶:好钱和恶钱,即官钱和私钱。

(23)不合:不应当。

(24)万国:普天之下。

(25)此曲:指画角之声,也指诗人所作的这首诗。

创作背景

《岁晏行》此诗写于大历三年(768年)之后,是杜甫在生命的最后三年移家于舟中,漂泊在长江湘水上的诗作。安史之乱以后,唐朝时局仍一片混乱。藩军镇压割据,军阀混战,各种各样的税务使百姓灾难深重。唐代宗大历三年春,杜甫已五十七岁,携家人从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出三峡,这年冬天(题中“岁晏”即岁暮)来到岳州(今湖南岳阳),作此诗以记途中见闻。

文学赏析

《岁晏行》全诗前四层各四句,末用二句作结,共五层。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首句承题,点明时令节候。“潇湘洞庭”,点出诗人行经之地。一年将尽,北风呼啸的洞庭湖上,雪花纷纷扬扬。诗歌开篇就勾勒出一幅天寒地冻、惨淡惨冷的背景。写岁晏景事,为全诗写时事创造气氛。“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直写眼前情景,渔父网冻捕不成鱼,莫徭出于无奈而射雁,既表现百姓生活之艰难,也流露出诗人的悯农之情。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太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高车驷马的达官贵人吃厌了酒肉,男耕女织的农民终年辛勤却一无所有,这就深刻地暴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道出了人间的不平。前四句伤穷民之渔猎者,此四句又伤穷民之耕织者,再以民生为念,令人感泣。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莫徭射雁不能换来收入以改变穷困处境,等于白害了鸿雁生命,所以说“枉杀”。诗用“汝休”二字,有劝诫之意,语气沉郁,表现了诗人对飞鸿的同情,同时使人联想起民间“哀鸿遍野”的惨境。前面已描写了百姓生活之苦,又“处处”迫于赋敛之困,以至卖儿鬻女。“况闻”有进层之意。这就进一步揭露了官府横征暴敛,写出剥夺者对百姓的残酷压榨已到了忍无可忍的境地。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天宝以后,地主商人在青铜里掺和铅锡,牟取暴利。官府听之任之,所以说“今许”。“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愤激中有讽刺,入木三分。诗通过今昔对比,有力地抨击了当时朝廷政策。如此仗义执言,反映了诗人对人民疾苦深切的关注和同情。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诗首从岁暮所见写起,诗末以岁暮所闻收束,首尾呼应,表达忧乱之意。点破题旨,流露出诗人对时局的深深忧虑和对百姓生活困苦的担忧。

《岁晏行》这首诗在艺术上用了铺叙和对比。诗以“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开启,先记诗人漂泊时地,然后铺陈展叙其见闻,或写人记事,慨叹今昔;或揭露权贵,抨击朝政;或言志抒情,伤时忧国,回环往复,变化多端,各尽其妙,非大手笔莫办。其间,又常用简练的语言表现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如“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等,都概括了封建社会两种阶级的对立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战乱中的基本面貌,诗人通过描写百姓情况反映出当时形势混乱,也表达出了浓浓的忧国忧民的情感。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