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女

唐彦谦 〔唐代〕 唐彦谦

春风吹蚕细如蚁, 桑芽才努青鸦嘴。

侵晨采桑谁家女, 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当此时, 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采桑女》是唐朝诗人唐彦谦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和心理刻画 ,以及运用拟人手法对桑芽的描写,给画面增添了情趣,表达了自己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深刻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春风吹蚕细如蚁, 桑芽才(1)青鸦嘴(2)

春天的寒风吹打着细如蚂蚁的蚕,桑树吐出的嫩芽才刚如青鸭的嘴。

侵晨(3)采桑谁家女, 手(4)长条泪如雨。

那是谁家的女子在凌晨起来采桑,手攀着柔长的桑条眼泪犹如下雨。

(5)初眠当此时, 今(5)春寒(6)叶放迟。

去年幼蚕初眠就正是在这个时候,今年春天倒寒使得树叶生长延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7),官家二月收新丝。

听见门外里胥的催逼而感到愁苦,还在二月官家就已经来征收新丝。

注释

(1)努:用力冒出。

(2)青鸦嘴:桑芽。

(3)侵晨:凌晨。

(4)挽:攀着。

(5)岁:年。

(6)春寒:指春天倒寒。

(7)里胥:古代的一种官职。

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六月的一项制命说:“诸县夏税折纳绫、绢、絁、绸、丝、绵等”,搜刮的名目可谓繁多,但也明文规定了征税的时间是在夏季。因为只有夏收后,老百姓才有丝织品可交。可是到了唐末,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统治者就加紧掠夺,把征收夏税的时间提前了。《采桑女》这首诗即侧面体现了这个制度的影响。

拼音版

cǎisāng

chūnfēngchuīcán sāngcáiqīngzuǐ

qīnchéncǎisāngshuíjiā shǒuwǎnzhǎngtiáolèi

suìchūmiándāngshí jīnsuìchūnhánfàngchí

chóutīngménwàicuīguānjiāèryuèshōuxīn

作者简介

唐彦谦

唐彦谦

唐代政治家,诗人

唐彦谦(?—893),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馀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汉中市东)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汉中)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阆中)、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 昭宗景福二年(893)前后卒于汉中。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