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寒意透云帱

吕碧城 〔近代〕 吕碧城

寒意透云帱,宝篆烟浮。夜深听雨小红楼。姹紫嫣红零落否,人替花愁。

临远怕凝眸,草腻波柔。隔帘咫尺是西洲。来日送春兼送别,花替人愁。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浪淘沙·寒意透云帱》是清末民国女诗人吕碧城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人,显然受到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启发,将女主人公惜花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真挚。下片写花,赋予花强烈的感情色彩。全词以人花互怜为题材,设想新奇,构思精巧。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寒意透云帱(1)宝篆(2)烟浮。夜深听雨小红楼(3)。姹紫嫣红零落否,人替花愁。

寒意透过罗帐,香烟袅袅如篆字飘浮。夜深的时候在小红楼里听雨。不知窗外的花朵是否凋零,人替花发愁。

临远怕凝眸(4)草腻波柔(5)。隔帘咫尺(6)西洲(7)。来日送春兼送别,花替人愁。

绿草肥美,水波轻柔。将要远行时怕凝眸细看。隔着帘子很近却是话别之处。来日送春兼送别,花替人发愁。

注释

(1)云帱:带有云状图案的帐子。

(2)宝篆:香烟袅袅如篆字。

(3)小红楼:女子住所。

(4)凝眸:目不转睛地注视着。

(5)草腻波柔:绿草肥美,水波轻柔。

(6)咫尺:古时候称八尺为咫,形容距离很近。

(7)西洲:南朝民歌《西洲曲》歌咏男女相思,其中有句云:“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这里化用情人话别意,借喻言姐妹情谊。

创作背景

吕碧城十岁定婚,十三岁父亲撒手人寰,只因其父膝下无子,族人霸占财产,婆家因此而托词退婚。母亲被迫带领吕碧城三姊妹背井离乡,投奔外婆家,不久吕碧城又无奈寄于舅舅屋檐下。她在寄居舅舅家八年之后,最终离家去探访女学,并决与其舅脱离。《浪淘沙·寒意透云帱》此词正写于其出走之前的少女苦闷时期,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拼音版

làngtáoshā··hántòuyúnchóu

hántòuyúnchóubǎozhuànyānshēntīngxiǎohónglóuchàyānhónglíngluòfǒurénhuāchóu

línyuǎnníngmóucǎoróuliánzhǐchǐshì西zhōuláisòngchūnjiānsòngbiéhuārénchóu

作者简介

吕碧城

吕碧城

中国近代女词人

吕碧城(1883—1943),女,安徽旌德人,原名贤锡,字遁天、明因,后改字圣因,法号宝莲,别署兰清、信芳词侣、晓珠等。清代山西省学政吕凤岐三女。母名严士瑜,工诗善画、颇有才名。幼承家学,七岁能作巨幅山水画,十二岁诗文俱已成篇。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