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晴至江渡》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自己在雨后放晴的一天傍晚远步江边渡口时的心情;结尾两句写江边渡口雨停水退后的景象。全诗精深含蓄,抒情婉转;久雨蛰居之苦,远谪飘泊之痛,皆在不言之中。
江雨初晴思远步(2),日西独向愚溪(3)渡(1)。
江边的雨季停歇,我便想着要去远郊散步,夕阳西下的时候便独自走到愚溪渡口。
渡头水落(4)村径(5)成(6),撩乱(7)浮槎(8)在高树。
渡口的洪水已落下,露出了走向村中的小路,而在高高的树上,却挂满了涨水时留在枝头上的浮木。
(1)渡:渡口。
(2)远步:漫步,游历。
(3)愚溪:在永州。
(4)水落:江水因雨而涨,雨停则水渐退去。
(5)村径:村间通向渡口的小路。
(6)成:显现,露出。
(7)撩乱:纷乱。
(8)浮槎:水中浮木。
《雨晴至江渡》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柳宗元在永州,其在永州潇水上游的冉溪买地筑屋定居,并将冉溪改名为愚溪,时柳宗元宴游西山后,继而又游钴鉧潭、西小丘、小石潭等,此诗是在江雨初晴的情况下,在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独自游观愚溪渡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