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晴日柳含烟。
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
细草偏承回辇处,轻花微落奉觞前。
宸游对此欢无极,鸟哢声声入管弦。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是唐代诗人苏颋所作的一首歌功颂德之作。此诗旨在歌颂君主游幸迎春,极尽雍容华贵的盛况,言辞间充满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自豪感。全诗情调自然欢畅,语言典丽明快,行文从容,音律优美,颂扬君功不着形迹,全由意带双关而来,可算是一首精巧的形式主义作品。
东望望春(1)春可怜(2),更逢晴日柳含烟。
向东望去,那春天的景色十分可爱,更何况又适逢晴朗的日子,柔媚的柳条像薄烟一样在摆动。
宫中下见南山(3)尽,城上平临北斗(4)悬。
自宫中向外望去,可尽览终南山的雄奇美景;城墙巍峨,与高悬的北斗齐平。
细草偏承回辇(5)处,轻花微落奉觞前(6)。
柔细的小草恰逢御驾回转处,吐露着清新宜人的芬芳。在轻巧的落花中,群臣奉觞称寿。
宸游(7)对此欢无极,鸟哢声声入管弦(8)。
君王出游之时,面对此情此景,心境无比欢愉,鸟鸣婉转,与管弦乐音的节拍相和。
(1)望春:即指观赏春色,又切宫名,一语双关。
(2)可怜:可爱。
(3)南山:终南山,兼含“如南山之寿”意,表示祝贺。
(4)北斗:星宿名。
(5)辇:车子,秦汉后特指帝王乘坐的车。
(6)轻花微落奉觞前:一作“飞花故落舞筵前”。觞:古代酒器。
(7)宸游:帝王之巡游。宸:北极星所居,因此借指帝王的宫殿,又引申为帝位、帝王的代称。
(8)鸟哢声声入管弦:一作“鸟哢歌声杂管弦”。哢:鸣叫。
这首《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诗作于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十二月立春日。当时唐中宗李显迎春作诗,群臣奉和。中宗原作即今存《立春日游苑迎春》。同时奉和者还有李适、刘宪、崔湜、岑羲、崔日用、李义、马怀素、薛稷、郑愔、沈佺期、韦元旦等人,诗皆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