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州四韵

杜牧 〔唐代〕 杜牧

州在钓台边,溪山实可怜。

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湲。

好树鸣幽鸟,晴楼入野烟。

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睦州四韵》是唐朝文学家杜牧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首联总领全诗,介绍了睦州的位置并对睦州山水做出了评价“实可怜”,赞赏有佳;颔联、颈联便细说睦州的山山水水,鸟树风光;尾联“残春”“落花”,透露出伤春之感。诗人借景抒情,采用对偶的手法将睦州残春时节的风光描绘的尽善尽美,又感于时节,表达了诗人思乡怀人之情,同时表现了对仕途坎坷的无奈。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州在钓台(1)边,溪山实可怜(2)

睦州郡坐落在距离严子陵钓台不远的地方,这儿的山水着实惹人怜爱。

有家皆掩映(3),无处不潺湲(4)

远处的人家掩映在绿树中若隐若现,溪水遍布山石之间潺潺流淌。

好树鸣幽鸟,晴(5)入野烟。

小鸟在茂林中时而啼叫,晴光中的小楼上萦绕着缕缕野烟。

残春杜陵客(6)中酒(7)落花前。

暮春时节的我客居于此,真被这美景陶醉了,就好像喝醉了酒,倒在了落花前。

注释

(1)钓台:东汉严子陵钓鱼处,在睦州桐庐县西三十里富春江七里濑。

(2)可怜:可爱。

(3)掩映:遮映衬托。

(4)潺湲:指流水。

(5)楼:一作“峦”。

(6)杜陵客:诗人自指。

(7)中酒:醉酒。

创作背景

会昌二年(842),杜牧受当时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其后又转池州、睦州等地。 诗人外放,远离家乡亲人,《睦州四韵》此诗便是杜牧任睦州刺史时所作。

拼音版

zhōuyùn

zhōuzàidiàotáibiānshānshílián

yǒujiājiēyǎnyìngchùchányuán

hǎoshùmíngyōuniǎoqínglóuyān

cánchūnlíngzhōngjiǔluòhuāqián

作者简介

杜牧

杜牧

唐代杰出诗人、散文家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828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