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王实甫 〔元代〕 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是元曲作家王实甫创作的一首带过曲,此曲描写了闺中女子思念远离家乡的心上人的情形。前支小令《十二月》重在写景,通过山、水、桃、柳、内阁、重门等意象渲染了使人发愁的景色,间接抒发了主人公对远人的思念之情;后支小令《尧民歌》直接抒情,运用连环与夸张的手法,写出主人公的相思之苦。全曲运用景物描写和形象描述,表露出一种不容易捉摸的感情。在语言表达上,作者大量运用对仗、联绵字、重叠词以及白话口语等多种手法,既很好地表现出哀婉动人、如泣如诉的情致,也增加了作品的音韵之美。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自别后遥山隐隐(2),更那堪远水粼粼(3)。见杨柳飞绵(4)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5)。透内阁(6)香风阵阵,掩重门(7)暮雨纷纷。

自分别后,望不尽隐隐约约的重峦叠嶂,更难忍受波光粼粼的江水奔流而逝。只见柳絮纷扬漫天飘洒,面对娇艳的桃花痴醉得脸色晕红。闺房楼阁透出阵阵香风,掩闭重门,到黄昏听着雨点敲门的声音。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8),不销魂(9)怎地不销魂(9)?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10)断肠人(10)。今春,香肌瘦(11)几分?缕带宽三寸(13)

怕黄昏到来,黄昏偏偏忽地来临,不想失魂落魄,又怎不叫人落魄伤心?旧的泪痕还未干透,又盖上新的泪痕,断肠人常记挂着断肠人。要知道今年春天,身上的香肌瘦减了多少?看衣带都宽出了三寸。

注释

(1)十二月过尧民歌:中吕宫带过曲,由《十二月》与《尧民歌》两个曲牌组成。十二月,曲牌名,句式为六个四字句,六句四韵。尧民歌,只做带过曲用,无独用者,其定格句式为七七、七七、二五五,七句七韵。

(2)遥山隐隐:远山隐隐约约。这里用作双关,是说别时情景隐约还在心上。

(3)粼粼:波光闪闪的样子。

(4)飞绵:指飘飞的杨花柳絮。

(5)对桃花醉脸醺醺:以人面喻桃花。暗用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桃花相映红”诗意。醺(xūn)醺,形容醉态很浓。

(6)内阁:深闺,内室。

(7)重门:庭院深处之门。

(8)怕黄昏忽地又黄昏:黄昏容易引起人们寂寞孤独之感。化用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词意。

(9)销魂:亦作“消魂”,失魂落魄的样子。暗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语意。

(10)断肠人:悲愁到了极点的人。

(11)香肌瘦:形容为离愁而憔悴、消瘦。

(12)搂带:亦作“缕带”,束腰带,泛指衣带。

(13)宽三寸:是说人憔悴瘦损,体不胜衣。

创作背景

王实甫弃官不仕后,专注于勾栏瓦肆。这首带过曲是他为相思怀人的闺中女子而写的代言之作。《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其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

拼音版

shíèryuèguòyáomín··biéqíng

biéhòuyáoshānyǐnyǐngèngkānyuǎnshuǐlínlínjiànyángliǔfēimiángǔngǔnduìtáohuāzuìliǎnxūnxūntòunèixiāngfēngzhènzhènyǎnchóngménfēnfēn

huánghūnyòuhuánghūnxiāohúnzěnxiāohúnxīnhénjiùhénduànchángrénduànchángrénjīnchūnxiāngshòufēndàikuānsāncùn

作者简介

王实甫

王实甫

元代杂剧作家

王实甫(1260—1336),一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录鬼薄》列他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元末剧作家贾仲明在《凌波仙》吊词中说他“作词章,风韵美,士棘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所作杂剧今知十四种,现存《西厢记》等三种。散曲存世不多,仅存小令一首,套数三套。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