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风·汾沮洳

诗经 〔先秦〕 诗经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魏风·汾沮洳》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女子赞美情人的诗。全诗三章,每章六句。第一章写男子之美无可度量,第二章写男子之美像花朵一样,第三章写男子之美似美玉一般。此诗主要以侧面烘托手法塑造形象,三章字句变化不多,而诗意却层层递进。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彼汾沮洳(2)言采其莫(3)彼其之子(4)美无度(5)美无度(5)殊异(6)公路(7)

汾水河边洼地上,采摘脆嫩莫菜忙。瞧我那位意中人,美得无法去度量。美得无法去度量,公路哪能比得上。

彼汾一方,言采其(8)。彼其之子,美如(9)。美如(9),殊异乎公行(10)

在那汾水河流旁,采摘桑叶心欢畅。瞧我那位意中人,美如花儿正开放。美如花儿正开放,公行哪能比得上。

彼汾一(11),言采其(12)。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13)

在那汾水河弯旁,采摘泽泻忙又忙。瞧我那位意中人,美得好像玉一样。美得好像玉一样,公族哪能比得上。

注释

(1)魏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七篇。魏,周初姬姓封国,灭于春秋时期,故地在今山西芮城东北。

(2)彼汾沮洳:汾:汾水,在今山西省中部地区,西南汇入黄河。沮(jù)洳(rù):水边低湿的地方。

(3)言采其莫:言:乃。莫:草名。即酸模,又名羊蹄菜。多年生草本,有酸味,嫩时可食。

(4)彼其之子:他那个人。

(5)美无度:极言其美无比。度,限度,衡量。

(6)殊异:优异出众。殊,非常。

(7)公路:官名。掌管王公宾祀之车驾的官吏。路,通“辂”。

(8)桑:桑树叶。

(9)英:华,即花。

(10)公行:官名。掌管王公兵车的官吏。

(11)曲:河道弯曲之处。

(12)藚:药用植物,即泽泻草。多年生沼生草本,具地下球茎,苗如车前草,嫩时可食。

(13)公族:掌管国君宗族事务的官吏。一说公侯家族的人,指贵族子弟。

创作背景

关于《魏风·汾沮洳》的背景,《毛诗序》云:“《汾沮洳》,刺俭也。其君子俭以能勤,刺不得礼也。”《韩诗外传》则以为是美隐居之贤者,云“虽在下位,民愿戴之,虽欲无尊得乎哉?”前者是说因君子勤俭,亲自采莫、采桑,有失体统,故作此诗以刺之。后者是说,汾水沮洳之间,贤者隐居其内,采莫、采桑、采藚以自给,然其才德,实在超乎“公路”“公行”“公族”之上。毛、韩二家之外,还有何楷《诗经世本古义》的“晋人刺其大夫”说、姚际恒《诗经通论》的“诗人赞其公族大夫之诗”说、傅恒等《诗义折中》的“剌遗贤”说、郝懿行《诗问》的“美勤俭”说等。这些说法都是不符合文本语义的。闻一多在《风诗类钞》中首先提出“这是女子思慕男子的诗”,今人多从之。

文学赏析

《魏风·汾沮洳》全诗共为三章,各以“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汾一曲,言采其藚”起兴。这“沮洳”“一方”“一曲”词语的变换,不仅显示这位民间女子劳动内容的不同,还表示空间和时间的变换。也就是说,不论这位痴情女子干什么活儿,也不论是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她总是思念着自己的意中人,足见其一往钟情的程度了。这就把这位女子思慕情人的痴情之状描摹得栩栩如生。

接着又用“彼其之子,美无度”“彼其之子,美如英”“彼其之子,美如玉”来赞美男子的仪容。“美无度”是“美极了”,“美得无法形容”之谓。“美如英”,是说男子美得像怒放的鲜花;“美如玉”,是说男子容光焕发,有美玉般的光彩。这些是关于男子美貌的描写。

诗的最后,以“美无度,殊异乎公路”“美如英,殊异乎公行”“美如玉,殊异乎公族”作结。也就是说,这位女子的意中人,不仅只长相漂亮,而他的身份地位,连那些“公路”“公行”“公族”等达官贵人,也望尘莫及的。此诗女主人公不只是对勤劳男子良好形象的赞叹不已,更重要的在于他美得“殊异”乎公路、公行、公族。这个普通的劳动者,和那些高贵的官吏有着本质的区别。全诗结束,见不到女子所思之人的正面描写,但通过这种对比、烘托的艺术手法,却把这位未露面的男子描写得如见其人了。

《魏风·汾沮洳》这首诗在篇章结构上,是《诗经》中常见的重章叠句、反复吟咏的艺术形式。三章字句变化无多,而诗意却层层递进。“美无度”,是对所思男子之美的概括描写;“美如英”,是对所思男子的仪表之赞美;“美如玉”,是对所思男子人品的赞美。而又以“公路”“公行”“公族”加以具体映衬,这就更加凸现了“彼其之子”的美的形象。

作者简介

诗经

诗经

中国最早诗歌总集

《诗经》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