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
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
庆云从东来,泱漭抱日流。
升平贵论道,文墨将何求?
有诏徵草泽,微诚将献谋。
冠冕如星罗,拜揖曹与周。
望尘非吾事,入赋且迟留。
幸蒙国士识,因脱负薪裘。
今者放歌行,以慰梁甫愁。
但营数斗禄,奉养每丰羞。
若得金膏遂,飞云亦何俦。
《放歌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改诗描绘了诗人对朝廷的向往、对仕途的感慨以及得到赏识后的喜悦之情。前半部分通过描绘朝廷的繁华与盛况,表达了诗人对天子的敬仰和对国家的热爱。后半部分则转向个人经历,讲述了诗人从贫苦生活中得到国士赏识,从而摆脱困境、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王昌龄作为盛唐边塞诗人的卓越才华。
南渡洛阳津(1),西望十二楼(2)。
向南渡过洛水的渡口,向西看见了天子的皇宫。
明堂(3)坐天子,月朔(4)朝诸侯。
天子坐在政教之堂上,每月初一朝见诸侯。
清乐(5)动千门,皇风(6)被(7)九州。
清商乐音飘满宫门,天子的教化遍布九州。
庆云(8)从东来,泱漭(9)抱日流。
祥云从东边飘来,与太阳一同高升。
升平贵论道,文墨将何求?
天下太平重在文治,文章诗赋要如何得到?
有诏徵草泽,微诚将献谋。
天子下令向全国征召,就是一介草民也贡献着自己的智慧。
冠冕(10)如星罗,拜揖曹与周(11)。
一时间仕宦之人如同星罗棋布,纷纷走上了将相之位。
望尘非吾事,入赋且迟留。
趋附权贵并不是我的志向,我的文章迟迟没有进献上去。
幸蒙国士识,因脱负薪裘。
有幸得到了国士的赏识,使我摆脱了穷困的草莽生活。
今者放歌行,以慰梁甫(12)愁。
如今我放歌而行,以告慰当初吟咏《梁甫吟》时的愁苦日子。
但营数斗禄,奉养每丰羞。
虽然只是获得了数斗的俸禄,也足以赡养我的老母亲。
若得金膏(13)遂,飞云(14)亦何俦。
如若有朝一日得到了金膏仙药,或许凌云飞升也将成为可能。
(1)洛阳津:洛阳的渡口。
(2)十二楼:仙人居住的地方,这里代指皇宫。
(3)明堂:明政教之堂。这里指皇帝所临之正殿。
(4)月朔:阴历每月初一。
(5)清乐:清商乐,古代民间音乐。
(6)皇风:天子的教化,德泽。
(7)被:同“披”,遍布。
(8)庆云:又作卿云、景云,古人以为祥瑞之兆,太平时才出现。
(9)泱漭:广大的样子。
(10)冠冕:仕宦之人。
(11)曹与周:汉丞相曹参与太尉周勃,这里指当朝的文武大臣。
(12)梁甫:《梁甫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
(13)金膏:仙药。
(14)飞云:凌云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