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女儿十六七,颜如花红眼如漆。
兰香满路马尘飞,翠袖笼鞭娇欲滴。
春风澹荡摇春心,锦筝银烛高堂深。
绣衾不暖锦鸳梦,紫帘垂雾天沉沉。
芳年谁惜去如水,春困著人倦梳洗。
夜来小雨润天街,满院杨花飞不起。
《燕姬曲》是元代诗人萨都剌创作的一首乐府民歌体诗作,此诗歌咏了一位燕京少女。前四句写女子妙龄出游,容光照人,顾盼生姿,描绘了一幅美女图;次四句写女子晚上独居深堂,长夜漫漫,无以遣发,构筑了一种冷寂、朦胧的氛围,透出了她失意的悲伤;末四句为写次日晨起,慵懒病恹,感叹流年易失,心如杨花落地沾湿,表达了她深沉的怅惘与哀愁。全诗蕴藉婉丽,融情入景,文笔清丽。
燕京(1)女儿十六七,颜如花红眼如漆(2)。
燕京的少女刚满十六七,容颜像花红,眼珠似黑漆。
兰香(3)满路马尘飞,翠袖笼鞭(4)娇欲滴。
兰香满路,马蹄扬起烟尘飞,翠袖笼着短鞭娇羞滴滴。
春风澹荡(5)摇春心,锦筝(6)银烛高堂深。
春风荡漾摇动她那怀春的心,银烛高照拨弄锦筝闺房幽深。
绣衾不暖锦鸳梦(7),紫帘垂雾天沉沉。
锦被不暖做不成鸳鸯梦,紫帘下垂,晨雾弥满,天色昏沉沉。
芳年(8)谁惜去如水,春困(9)著人(10)倦梳洗。
谁来怜惜美好的年华去如流水,春天真使人困乏懒于梳洗。
夜来小雨润天街(11),满院杨花飞不起(12)。
夜来细雨濛濛润湿了京都街道,满院的杨花不能随风飘起。
(1)燕京:即元大都北京。
(2)眼如漆:眼珠象漆一样又黑又亮。漆,形容黑色。
(3)兰香:指少女身上散发的幽香之气。
(4)翠袖笼鞭:执鞭之手笼在翠色的衣袖里。翠袖,翠绿色的衣袖。笼鞭,有版本作“短鞭”。
(5)澹荡:舒缓荡漾。
(6)锦筝:筝的美称。
(7)绣衾不暖锦鸳梦:谓因爱情成空,所以绣花的衾放也抵不住孤身独的寒冷。锦鸳:锦缎作的鸳鸯枕。
(8)芳年:喻美好的年岁,指青春年少。
(9)春困:春日温和的天气使人困卷。
(10)著人:使人,一作“着人”。
(11)天街:京城中的街道。
(12)满院杨花飞不起:以杨花的飘零象征燕姬盛时已去。
关于《燕姬曲》此诗的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一说可能作于元泰定四年(1327年),萨都剌中举初次入京之时;一说应作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时萨都剌官翰林国史院应奉文字,在京城供职期间,他作了大量诗歌吟咏风俗景物,此诗是其中较成功的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