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送赵令

苏轼 〔宋代〕 苏轼

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岁月如梭。白首相看拟奈何。

故人重见。世事年来千万变。官况阑珊。惭愧青松守岁寒。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减字木兰花·送赵令》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点明了早年与友人赵晦之的相识,下片主要表达了对岁月如梭和世事变迁的无可奈何。全词虽然慨叹时光流逝,但更多的是隐含了词人老而弥坚的积极内涵,情感真挚,耐人寻味。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岁月如(1)。白首相看拟奈何(2)

往日春光亭下的流水,现在在哪里啊?日月如梭,我们头发都白了,打算怎么办啊!

故人重见。世事年来千万变。官况阑珊(3)。惭愧青松守岁寒(4)

友人再一次相见,我已不能适应变化不测的世事。出仕的热情淡薄了,自愧不如青松,青松在寒时也能守住本色。

注释

(1)梭:织布机上的部件,穿引很快。多用以比方往来迅速,如日月如梭。

(2)拟奈何:打算怎么办。

(3)官况阑珊:意谓出仕为官的热情淡漠了。况:况味,境况和情味。阑珊:衰落,即将残尽。

(4)青松守岁寒:指青松耐寒冷,终岁不凋。

创作背景

《减字木兰花·送赵令》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四月东坡自杭返朝过高邮之时。是时,词人与高邮令赵晦之再一次相见,感慨颇多,于是写下这首词送给他。

拼音版

jiǎnlánhuā··sòngzhàolìng

chūnguāngtíngxiàliúshuǐjīnzàisuìyuèsuōbáishǒuxiāngkànnài

rénchóngjiànshìshìniánláiqiānwànbiànguānkuànglánshāncánkuìqīngsōngshǒusuìhán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