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送赵令》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点明了早年与友人赵晦之的相识,下片主要表达了对岁月如梭和世事变迁的无可奈何。全词虽然慨叹时光流逝,但更多的是隐含了词人老而弥坚的积极内涵,情感真挚,耐人寻味。
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岁月如梭(1)。白首相看拟奈何(2)。
往日春光亭下的流水,现在在哪里啊?日月如梭,我们头发都白了,打算怎么办啊!
故人重见。世事年来千万变。官况阑珊(3)。惭愧青松守岁寒(4)。
友人再一次相见,我已不能适应变化不测的世事。出仕的热情淡薄了,自愧不如青松,青松在寒时也能守住本色。
(1)梭:织布机上的部件,穿引很快。多用以比方往来迅速,如日月如梭。
(2)拟奈何:打算怎么办。
(3)官况阑珊:意谓出仕为官的热情淡漠了。况:况味,境况和情味。阑珊:衰落,即将残尽。
(4)青松守岁寒:指青松耐寒冷,终岁不凋。
《减字木兰花·送赵令》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四月东坡自杭返朝过高邮之时。是时,词人与高邮令赵晦之再一次相见,感慨颇多,于是写下这首词送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