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春》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一首慨叹国事的悲愤诗。写于北宋建炎年间,当时诗人逃难至湖南邵阳。首联叹惜朝廷无平戎之策,致使金兵不断南侵。国势日衰。颔联举汴京沦陷、飞龙入海两件典型事例,说明投降路线造成的严重后果,既痛心疾首,也隐含讽刺。颈联紧扣诗题写诗人有国难奔,有家难回的悲痛心情,感人肺腑。尾联赞扬抗金将领的勇敢行为,激励人们的爱国热情。《伤春》全诗语句明净,音调响亮,用典贴切,形象生动。
庙堂(1)无策可平戎(2),坐使(3)甘泉(4)照夕烽(5)。
朝廷没有良策击退金兵入侵,竟使边塞的烽火照亮了甘泉行宫。
初怪上都(6)闻战马(7),岂知穷海(8)看飞龙(9)。
我正惊呼京城里竟然听到战马嘶鸣,哪知可怜的皇帝已到海上逃生。
孤臣(10)霜发三千丈(11),每岁烟花一万重(12)。
我这孤臣忧虑国事愁白了头发,又适逢春天繁花吐艳,更叫人触景伤情。
稍喜长沙向延阁(13),疲兵(14)敢犯犬羊锋(15)。
幸喜长沙有个抗金的将领向子湮,他率领疲弱之师,敢抵抗兽军的锋芒!
(1)庙堂:旧时皇帝供奉祖宗神位的处所,借指朝廷。
(2)平戎:战胜入侵者。
(3)坐使:遂使。
(4)甘泉:秦汉行宫,在今陕西淳化县甘泉山上,此处代指宋皇宫。
(5)夕烽:夜里报警的烽火。
(6)上都:借指汴京,北宋京城。一说指建康或临安,当时均作为南宋京城选择地。尚未定。
(7)战马:金兵铁骑。
(8)穷海:僻远的海上。此处指温州(今属福建)海域。
(9)飞龙:旧时以龙比天子,此处指宋高宗。
(10)孤臣:作者自指。当时诗人流落在湖南邵阳。
(11)霜发三千丈: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此处借指忧国之情。
(12)烟花一万重:杜甫《伤春》:“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意为离故乡太远,看不到故乡的春景。烟花:指春天艳丽的景物。
(13)向延阁:长沙太守向子諲。延阁是汉代史官官署,向曾任秘阁直学士,故称。
(14)疲兵:经过苦战而疲惫不堪的军队。
(15)敢犯犬羊锋:敢于抵挡侵略者的锋芒。犬羊:对金兵的鄙称。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大举过江,攻下建康(今江苏南京),十二月,入临安(今浙江杭州)。第二年又攻破明州,迫使宋高宗乘船逃入海上。陈与义当时正流落到湖南境内邵阳,居紫阳山,对着明媚春光,深感国势危急,伤时感事。作者便以《伤春》为题,写下了《伤春》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