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阳学舍书怀

范仲淹 〔宋代〕 范仲淹

白云无赖帝乡遥,汉苑谁人奏洞箫。

多难未应歌凤鸟,薄才犹可赋鹪鹩。

瓢思颜子心还乐,琴遇钟君恨即销。

但使斯文天未丧,涧松何必怨山苗。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睢阳学舍书怀》是宋代诗人范仲淹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表达出远离朝廷的落寞和无奈;颔联以鹪鹩自喻,虽才疏学浅,但仍能以诗赋自遣,写出面对国难家愁的无力感;颈联借颜回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了虽处困境,但心怀乐观,有知音相伴则愁恨顿消的豁达情怀;尾联是假使之语,实则是说文雅不存,庸才世袭高位,自己却才高位卑。整首诗情调低沉,诗人不遇于时,虽强自宽解,仍不可自持地流露出人才被埋没的愤怒与悲哀。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白云无赖(2)帝乡(3)遥,汉苑(4)谁人奏洞箫(5)

看到天空中无所依赖的流云,不由得思绪万千,想到飘渺不可期的遥远的京城,此时此刻,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在那皇家官苑歇奏洞箫呢?

多难(6)未应歌凤鸟(7)薄才(8)犹可赋鹪鹩(9)

对于我来说,尽管世路艰难,遭遇诸多不幸,也绝不会应该唱着“凤兮凤兮”,在心中生出遁世归隐的念想。虽说我才华微薄,但也应该像张华一样写出《鹪鹩赋》以自我寄托。

瓢思颜子(10)心还乐,琴遇钟君(11)恨即销。

我向往着如颜回一般,就算身处贫穷也能处之泰然,不因贫穷而改变自己的志向与乐趣。如果能够得到像钟期一样的知音,我辛苦求学的遗憾会立即消解。

但使斯文天未丧,涧松(13)何必怨山苗(14)

只要是上天没有来使礼乐斯文消失,我这棵涧底之松又何必埋怨长在山顶的苗木呢?

注释

(1)睢阳学舍:即应天书院,又叫睢阳书院,位于今天河南商丘睢阳。北宋建都汴梁,商丘改称应天府,因而睢阳书院又叫应天书院。此诗是诗人年轻时在此求学时所作。

(2)无赖:无所依赖。

(3)帝乡:京城;皇帝居住的地方。

(4)汉苑:指皇家官苑。

(5)洞箫:吹管气鸣乐器,是汉民族非常古老的乐器,简称作箫,发音清幽凄婉。

(6)多难:多不幸遭遇。

(7)凤鸟:楚狂接舆曾劝孔子避世,说:“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8)薄才:指微薄的才能。犹不才。常用为自谦之辞。

(9)赋鹪鹩:写出《鹪鹩赋》。晋代张华初未知名,著《鹪鹩赋》以自寄。阮籍见之,叹曰:“王佐之才也!”

(10)瓢思颜子:颜子的典故。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箪食瓢饮”的原义是用箪盛饭吃,用瓢舀水喝;指颜回生活虽然清苦,却依旧不改乐道的志趣,后用以比喻安贫乐道。

(11)琴遇钟君: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12)斯文未丧:孔子在匡地受困,他说:“如果老天不丧失‘文’,那么匡人能把我怎样呢?”孔丘说的“文”是指礼乐。他认为周文王死后,正是他继承了文王的礼乐制度的一套理论。后人遂以“斯文”指儒者或文人,也用指文雅、典雅。“未伤斯文”喻指文雅犹存。

(13)涧松:涧谷底部的松树,多喻德才高而官位卑的人。

(14)山苗:指山上初生的草木,也喻指世袭高位的庸才。

作者简介

范仲淹

范仲淹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卒谥文正。工诗文及词,晚年所作《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为世所传诵。有《范文正公集》。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