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阊门即事》是唐代诗人张继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作者站在门口对眼前事务,情景有感触而作的诗。此诗精妙之句是“清明几处有新烟”,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间不用火,清明之后本应“处处有新烟”,现在却因战乱农民都被召去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芜了,只有寥寥几处的人家燃起新烟,一片凄凉。
耕夫(3)召募逐(4)楼船(5),春草青青(6)万顷田。
农民被招募去从军,使万顷良田荒芜,长满了青草。
试上(7)吴门(8)窥(9)郡郭(10),清明几处有新烟(11)?
登上城门,向外望去,寒食过去了,正值清明,应该重新点火做饭了,可是有多少人家冒出了炊烟呢?
(1)阊门:宫门,此指苏州的城门楼上。
(2)即事:见景生情而信手写就,又叫即兴。
(3)耕夫:农民。
(4)逐:追随,指从军。
(5)楼船:战船。
(6)春草青青:本是美景,但长在农田里,就是荒芜颓败之景了。
(7)试上:请上。
(8)吴门:即阊门。
(9)窥:望。
(10)郡郭:城外为郭,郭外为郡,指郊区。
(11)新烟:古代风俗,清明前的寒食节禁止烧火,到了清时节重新起火。烟指烟火。
《阊门即事》该诗是诗人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客游苏州时作。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范围仅及河北、河南、河东、关内四道,即今黄河流域一带和关中地区,当时江淮以南并未直接遭受战争破坏。上元元年(760)唐肃宗疑忌淮西节度副使李铣、刘展。十一月杀李铣,并密谋诛刘展。刘展遂反,连陷江淮十余州,刘展将张景超据苏州。朝廷派遣平卢军南下,于上元二年(761)正月平定叛乱。由于战乱和平卢军“大掠十余日”,江浙一带“民始罹荼毒”(事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二)。该诗所写,即劫后苏州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