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吕衡州时予方谪居

刘禹锡 〔唐代〕 刘禹锡

一夜霜风凋玉芝,苍生望绝士林悲。

空怀济世安人略,不见男婚女嫁时。

遗草一函归太史,旅坟三尺近要离。

朔方徙岁行当满,欲为君刊第二碑。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哭吕衡州时予方谪居》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盛赞吕温怀抱济世安民的才略,惋惜他不幸早逝,表示自己谪居期满后,要为他重写一篇碑文,以表彰他的不朽功绩。此诗使事用典的妙合无间,使诗意得以大大拓展,而真情挚意地自然喷涌,更给诗情增添了动人肺腑的力量。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一夜霜风(1)玉芝(2)苍生(3)望绝士林(4)悲。

一夜之间,西风吹凋了玉芝,老百姓绝望了,文士们十分伤悲。

空怀济世安人(5)略,不见男婚女嫁时。

你徒然怀抱治世安民的才略,却没有看见儿女们嫁娶时刻到来。

遗草一函(6)归太史,旅坟(7)三尺近要离(8)

你留下的一套文稿,应该交给太史收藏,你葬在异乡的孤坟,要与要离之墓并排。

朔方徙岁(9)行当满,欲为君刊第二碑。

像蔡邕那样,我的贬谪岁月终有到头之日,那时,我要为你重新撰刻一块丰碑!

注释

(1)霜风:指秋风。

(2)玉芝:是传说中的仙草,这里用来比喻吕温是非凡人物。

(3)苍生:古代用来指称老百姓。

(4)士林:指有声望的文士们。

(5)安人:犹言安民。唐时文人写文章时为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改“民”为“人”。

(6)遗草一函:遗草:这里指吕温遗留下来的文稿。吕温为文颇富文彩,尤擅铭赞,亦能诗。一函:指一套,一匣。

(7)旅坟:指的是吕温死于异乡,在异乡安葬。

(8)要离:是春秋末吴国刺客,相传吴王阖闾派要离谋刺出奔在卫的吴王僚之子庆忌,庆忌被刺死后,要离行至江陵,也伏剑自杀。事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9)朔方徙岁:朔方:汉代郡名,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北。徙岁:指贬谪的岁月。这里暗用东汉蔡邕之典。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刘禹锡任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期间。吕衡州,即吕温素与柳宗元、刘禹锡友善。吕温四十岁时,病逝于衡州刺史任上,刘禹锡听到这个噩耗后,在贬所中为他写下了这篇哀悼之诗,以寄托深沉的哀思。

文学赏析

“一夜霜风凋玉芝,苍生望绝士林悲”,这两句写出了刘禹锡对吕温逝世的痛惜哀悼之情,借苍生之望绝,士林之伤悲,曲笔写出吕温的死给当时的社会造成的影响之巨大,也从侧面烘托出吕温之才为时论所推。对于吕温的英年早逝,时人柳宗元有诗云:“衡岳新摧天柱峰,士林憔悴泣相逢。”(《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二人一个把吕温的逝世比做“玉芝凋”,另一个比做“天柱折”,都不约而同地点明了吕温确为当时的才俊之士、盖世奇才,从侧面表现出对吕温逝世的深深痛惜之情。

“空怀济世安人略,不见男婚女嫁时”,这两句依然表现了诗人对吕温早逝的惋惜之情,壮志虽存,斯人已逝,抚今追昔,令人伤怀。一个“空”字流露出诗人的无限感慨。

“遗草一函归太史,孤坟三尺近要离”,诗人用“孤坟三尺近要离”这样的诗句赞誉了吕温为国忘身的高尚品质。正如元稹评价吕温道:“伤心死诸葛,忧道不忧余。”“请缨期击虏,枕草誓捐躯。”(《哭吕衡州》)此两句从才学和品质两方面高度评价了吕温。

“朔方徙岁行当满,欲为君刊第二碑”,此处是禹锡引用东汉蔡邕之事以自况,说的是像东汉的蔡邕那样,“我”的贬谪生涯终有结束的那一天, 那时,“我”要为你重新篆刻一块墓碑。

此诗表达了刘禹锡对吕温早逝的惋惜之情。诗中从吕温早逝写起,继而追溯百姓和文人对他的怀念与悲痛之情,最后表达了他推崇吕温的愿望和行动。

作者简介

刘禹锡

刘禹锡(诗豪)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甚深,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多所唱和,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有《刘梦得文集》。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