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娘

武则天 〔唐代〕 武则天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如意娘》是武周女皇帝武则天在感业寺出家时创作的一首情诗,此诗前两句写抒情主人公因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精神恍惚,身体衰弱;后两句写自己泪湿衣裙,有箱中石榴裙为证。全诗极尽相思愁苦之感,尺幅之中曲折有致,融合了南北朝乐府风格于一体,明朗又含蓄,绚丽又清新。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看朱成碧思纷纷(1)憔悴(2)支离(3)为忆君。

相思过度,魂不守舍,恍惚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面容如此憔悴,都是因为思念您啊。

不信比来(4)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5)

如果您不相信我近来因思念您而流泪,那就开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吧。

注释

(1)看朱成碧思纷纷:从神、形两个层次描写女子的相思之苦。朱:红色。碧:青绿色。思纷纷:思绪纷乱。

(2)憔悴:瘦弱,面色不好看。

(3)支离:形容面容憔悴,精神散漫,身体衰弱。

(4)比来:近来。

(5)开箱验取石榴裙:此句意在表明让男子验证石榴裙上的泪迹。石榴裙:唐代年轻女子极为青睐的一种服饰,这种裙子色如石榴之红,不染其他颜色,往往使穿着的女子俏丽动人。

创作背景

武则天十四岁入宫为才人,太宗李世民赐号武媚。而后太宗崩,居感业寺为尼。高宗李治在寺中看见她,复召入宫,拜昭仪。武则天在感业寺的四年,是她人生中最失意的四年,但祸兮福之所伏,武则天在感业寺的日子也充满了命运的转机。在感业寺,武则天写下了她最有名的诗歌《如意娘》,史载这首诗是写给唐高宗李治的。或许,正是这首诗,使得李治才忽然想到尚在削发为尼的旧情人武媚。

拼音版

niáng

kànzhūchéngfēnfēnqiáocuìzhīwèijūn

xìnláichángxiàlèikāixiāngyànshíliúqún

作者简介

武则天

武则天

武周时期女皇帝

武则天(624—705) ,名曌,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武士彟之女。十四岁入宫,为唐太宗才人,赐号武媚。太宗死后为尼。高宗时,复召为昭仪,进号宸妃。永徽六年(655)立为皇后, 参决朝政,号为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弘道元年(683)临朝称制。载初元年(690)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 史称武周。神龙元年(705)中宗复位,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是年冬卒,谥则天大圣皇后。《全唐诗》存其诗四十六首,《全唐诗续补》补诗三首,诗序一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