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池上用简斋韵

朱槔 〔宋代〕 朱槔

落日解衣无一事,移床临水已三回。

斗沉北岭鱼方乐,月过秋河雁不来。

疏翠庭前供答话,浅红木末劝持杯。

明明独对苍华影,莫上睢阳万死台。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夜坐池上用简斋韵》是南宋诗人朱槔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前三联皆写诗人夏日纳凉时的闲适;尾联却笔锋陡转,情调变为悲愤,表达了当时忧国志士共同的悲苦无诉的心境。全诗饶有高雅情趣,颇具感染力。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落日解衣无一事,移床临水已三回。

日落之后闲坐纳凉解衣临风,卧床靠近池水已经三次移动。

(1)沉北岭鱼方乐(2),月过秋(3)雁不来。

北斗低沉,夜深人静,鱼儿自得其乐,月亮渐渐转过银河,不见归雁来鸿。

疏翠庭前供答话,浅红木末(5)劝持杯。

可供说话的是庭院里的绿树,还有那枝头的浅红花朵劝酒助兴。

明明独对苍华(6)影,莫上睢阳(7)万死台。

独自对着池水映出我满头白发,不能再像那张巡誓死守城。

注释

(1)斗:指星斗。

(2)鱼方乐:《庄子·秋水》:“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此典故多用于别有会心,自得其乐。

(3)河:指银河。

(4)雁未来:时值初秋,北雁尚未南飞。

(5)木末:树梢。

(6)苍华:据《黄庭经》,发神为苍华,字太元。头发斑白,亦称苍华。

(7)睢阳:唐代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坚守阳。巡每誓师,嚼齿穿龈援乏城陷,巡、远皆不屈死。故城在今河南商丘南。

创作背景

《夜坐池上用简斋韵》此诗具体创作时间未知。当是诗人于夏日傍晚,在池塘边闲适纳凉时,念及当时南宋政权的抗金意志越发薄弱,诗人心中满是悲愤,用陈与义之韵作此诗,以励其节、壮其气。

拼音版

zuòchíshàngyòngjiǎnzhāiyùn

luòjiěshìchuánglínshuǐsānhuí

dòuchénběilǐngfāngyuèguòqiūyànlái

shūcuìtíngqiángōnghuàqiǎnhóngquànchíbēi

míngmíngduìcānghuáyǐngshàngsuīyángwàntái

作者简介

朱槔

朱槔

宋代诗人

朱槔(约1138年前后在世),字逢年,号玉澜,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朱松弟,朱熹叔。生卒年不详,举建州贡元,生平未仕,在朱松去世后,居住在尤溪县,往来于政和、建阳等地。朱槔负异才,不肯随俗;又超脱,淡于名利,尝梦为玉澜堂之游,甚异,有诗纪之。生平事迹不详。著有《玉澜集》一卷,尤褒为之作序。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