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和玉佛

鲁迅 〔近代〕 鲁迅

寂寞空城在,仓皇古董迁。

头儿夸大口,面子靠中坚。

惊扰讵言妄?奔逃只自怜。

所嗟非玉佛,不值一文钱。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学生和玉佛》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33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收录于《鲁迅全集》,诗中巧妙地引用国民党官僚申斥学生的话,并加以驳斥,通过对比学生和玉佛不同的遭遇,又运用了一些口语,讽刺了他们贪财的本质。语言幽默诙谐,形象极其生动。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寂寞空城(1)在,仓皇(2)古董迁(3)

寂寞冷落的北京城依然还在,大批文物仓皇中被盗运出城。

头儿(4)夸大口,面子(5)中坚(6)

头儿夸下抗日海口已成泡影,用大学生掩饰他们卖国罪行。

惊扰(7)讵言(9)?奔逃只自怜。

青年学生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号,怎能责怪他们妄自惊扰逃奔。

(10)玉佛(11)不值一文钱(12)

学生该自叹不如一尊白玉佛,竟贱到不值一文钱遭人看轻。

注释

(1)空城:北京城。

(2)仓皇:匆促而慌张。

(3)古董迁:国民党将珍藏在故宫的大批文物运到南京。

(4)头儿:指国民党首脑。

(5)面子:指国民党的面子及行动。

(6)中坚:核心力量。指当时的大学生。

(7)惊扰:惊动扰乱。

(8)讵云:怎么说。

(9)妄:荒缪,轻率。

(10)嗟:叹息。

(11)玉佛:这里代指贵重的金银财宝。

(12)不值一文钱:指大学生们叹息自己不如玉佛值钱。

创作背景

《学生和玉佛》这首诗写于1933年1月30日,出自杂文《学生和玉佛》。当时北平局势十分危急,国民政府担心北平保不住,故将大量的文物运到南京,防止被日军抢夺。当局以“战略关系”和“诱敌深入”为借口,放弃北平,既不准大学生爱国请愿,又不准他们逃难。于是以此为话题,创作此诗予以讽刺。

拼音版

xuéshēng

kōngchéngzàicānghuángdǒngqiān

tóuérkuākǒumiànkàozhōngjiān

jīngrǎoyánwàngbēntáozhǐlián

suǒjiēfēizhíwénqián

作者简介

鲁迅

鲁迅

现代文学的奠基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等18部。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称为“民族魂”。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