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风丝袅 》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阕写景,写出春日的景物,下阕写心,抒发思念之情,以乐景写哀情,用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来抒发伤情,显露出了词人心中的苦涩、孤寂。全词感觉细腻敏锐,意境闲雅,画面幽美。
风丝(1)袅(2),水浸(3)碧天清晓。一镜湿云青未了(4),雨晴春草草(5)。
柔风细细,水面上映出一望无际的云朵。雨过天晴,然而这春色反而令人增添愁怨。
梦里轻螺谁扫(6),帘外落花红小。独睡起来情悄悄(7),寄(8)愁何处好。
梦中曾与伊人相守,轻轻地为你描画眉毛。梦醒则唯见帘外落花,这一怀愁绪该向何处排解呢?
(1)风丝:风中的柳树枝条。
(2)袅:随风摆动的样子。
(3)浸:浸染。
(4)青未了:青色一望无际。
(5)草草:匆促之意,劳心烦恼。
(6)轻螺谁扫:描画眉毛。螺:螺黛,古代女子画眉之墨,也叫螺子黛。谁:此为自指。扫:描画。
(7)悄悄:淡淡的忧愁,却又绵绵不断。
(8)寄:寄托。
《谒金门·风丝袅 》这首诗选自《饮水词》,是纳兰性德的早期作品。康熙十五年,纳兰性德殿试之前,纳兰性德为了考取功名,主要学习儒家经典,研习《四书》、《五经》及八股文写作,同时亦潜心于诗词的创作,这首词便创作于这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