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春芳·红杏了

苏轼 〔宋代〕 苏轼

红杏了,夭桃尽,独自占春芳。不比人间兰麝,自然透骨生香。

对酒莫相忘。似佳人、兼合明光。只忧长笛吹花落,除是宁王。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占春芳·红杏了》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上片以反衬手法,从视角上写梨花的品格。下片运用了正喻手法,写包括作者在内的游黄州、武昌的友人梨花般的品格。袒露了作者贬居黄州后心胸仍像洁白梨花那种旷达情怀。全词笔法奇特,博喻成堆。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红杏了(2)夭桃尽(3),独自占春芳(1)。不比人间兰麝,自然透骨(4)生香。

红杏花开过了,娇艳的桃花凋谢了,梨花独自暮春开放,兰草麝香怎能和梨花相比呢?梨花的香气自然飘来深深的像从骨子里沁出。

对酒莫相忘。似佳人、兼合明光(5)。只忧长笛吹花落,除是宁王。

饮酒赏花,忆起这酒似歌妓“佳人”的姿色,兼有荼蘼花般的香艳,梨花啊!不要因时令之笛吹落;否则,担心的便是开国受命之宁王。

注释

(1)占春芳:词牌名。《万树词律》卷四注云:“此体他无作者,想因第三句为题名。”《词式》卷二:“苏轼咏杏花,制此调。”

(2)红杏了:红杏花开过了。

(3)夭桃尽:娇艳的桃花凋谢了。《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4)透骨:从骨子里沁出,极言深刻。

(5)兼合明光:占尽酒和花般的酴醾的香艳。以颜色似之,故名。

创作背景

这首《占春芳》,约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三月末到四月初因乌台诗案谪居黄州时。

拼音版

zhànchūnfāng··hóngxìngliǎo

hóngxìngliǎoyāotáojìnzhànchūnfāngrénjiānlánshèrántòushēngxiāng

duìjiǔxiāngwàngjiārénjiānmíngguāngzhǐyōuchángchuīhuāluòchúshìníngwáng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