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友二首》是宋代诗人郭祥正的组诗作品。第一首开头以极常见的东西组合成一幅画面,反映了清冷幽静的环境与心怀,接着过渡到怀友,表达对友人难以言尽的思念之情。
《怀友二首》这两首诗是作者为怀念友人而作,大概作于熙宁至元丰年间作者任地方官时期。
古人怀友、赠友之作,大致有两种写法:一是抒思念之情,寄箴勉之意,不对某个人作具体的刻画,汉魏六朝作者多如此,李白亦每每如此;至杜甫则侧重于对象的刻画,即不仅写出作者的心情,而且写出主人公的个性,宋人更多如此。从后者说,有其长处,然而在某些人手中,则会满纸阿谀的词调;从前者说,诗中看不出主人公的特点,但诗人的情怀通过比兴而写出,甚至有更多的概括性,苏轼所谓“作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也可作这样理解,这两首就属于前一种写法。
第一首,首先写了“夕阳在窗”,“凉气”乍来,“微风”动树,叶落“空阶”。这些极常见的东西,一经过诗人妙手,便组合成一幅画面,反映了清冷幽静的环境与心怀。这是“兴”的妙用。对于“赋、比、兴”,前人有种种解释,黄宗羲的看法较为合理,可以表述为:托物叫比,托景叫兴,托事为赋,因为世上从无“直言”之诗。
接下去,“抱琴一写之”,“之”字即代指上述那种境界。“冰霜溅孤怀”,是“写”的结果,是深一层的内涵。即王昌龄“一片冰心”(《芙蓉楼送辛渐》)的意思。这里的“孤”字,看似平常,实际则很重要,正是由它才能过渡到怀友。
“但惜”两句,写出怀友,言简情深。前面写了幽清之境与“冰霜”之怀,则“良友”的为人即不言而喻,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幽独思”承前六句,“寄长淮”承上两句,“滔滔”,则正如李白《寄远》中所说的“相思无日夜,浩荡若流波”,把难以言尽之情,写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于言外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