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上辞母坟

陈去疾 〔唐代〕 陈去疾

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西上辞母坟》是唐代诗人陈去疾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将离家远行,临行前告别母坟,滴酒洒泪,祭奠母亲。黄昏时分独立高盖山头,但见景物苍茫凄凉,却再也听不到母亲叮咛早归的话语,表达了诗人对亡母的深切怀念和失母之痛。全诗感情基调紧扣肃穆的氛围,文字简洁通俗,辞意鲜明,有情有景,生动感人,其间朴素、深挚,母亲之爱与母子之情皆自然流出,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

高盖山头映射在落日余晖下,黄昏时我独立林中,只有几只鸟儿归宿窝巢。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1)嘱早归。

在母亲坟墓前祭奠几滴白酒,止不住泪水流了下来,再也听不到母亲叮嘱我早早回家的声音了。

注释

(1)丁宁:叮咛,反复地嘱咐。

创作背景

唐武宗会昌四年(844),陈去疾离家西入长安。离家外出,亲人叮嘱,时刻不忘。但诗人的母亲已故去,他临行前祭坟辞行,滴酒洒泪,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了《西上辞母坟》这首诗。

文学赏析

游子辞母,已属悲哀,但犹为可悲的是无母可辞,唯有辞坟。《西上辞母坟》这首小诗所抒发的,便是诗人拜别母坟,西上宦游时的心情,感情凝重哀痛,催人泪下。

“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前两句写景,描述祭坟时的环境氛围:日影黯淡的黄昏,林木繁密的山头,偶尔传来归宿的飞鸟的鸣叫。首句不描述母坟的状况,只以“日影微”概括出整座坟山的暮景,黯淡的场景渲染出一片肃穆哀伤的情绪,一个“微”字让人倍感萧瑟凄然。次句承上,写诗人久伫坟前,直至飞鸟几乎全都返回巢里。“宿禽稀”,不但表现了暮色的加浓,而且更由时间的推移中,反映出诗人的“独立”之久和对亡母的怀念之深。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后两句承前两句的凄凉氛围,直接抒发哀痛之情:祭坟时只是枉自流泪,再也听不见母亲像往常一样嘱咐自己早些回来了。第三句写洒酒奠祭,拜别亡母时的悲伤,末句是补叙“空垂泪”的原因。诗人把笔触放在母亲一方,选取了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角度,刻画了一位慈母的形象。每当儿子要离家远行时,她总要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早些回来,一定要早些回来。诗人没有刻画母亲生前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种种关怀,却只突出一声“早归”的叮咛,来表现笃挚的母爱。这正是古往今来母别子时典型的嘱咐,其中包含着无数的盼望与祝福。殷殷之情、切切之意让人联想起孟郊笔下的慈母:“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而现在,再也听不到母亲的叮嘱,诗人的面前只有一抔无情的黄土,今昔的对比让他感到撕心裂肺的痛楚。最后一句具有相当强烈的震撼力,于质朴真切中感人至深。

《西上辞母坟》这首诗的成功,在于朴素、深挚,母亲之爱与母子之情皆自然流出,从而引起人们的共鸣。

作者简介

陈去疾

陈去疾

唐朝进士

陈去疾(生卒年不详),字文医,侯官(今福建福州西北)人。元和十四年(819),登进士第。开成中,官江州司户参军。会昌中,自前蔡州司马权知州事,为义武军节度判官。终邕管观察副使。《全唐诗》存诗十三首。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