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緜

诗经 〔先秦〕 诗经

緜緜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宂,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乃慰廼止,廼左廼右。廼疆乃理,廼宣廼亩。自西徂东,周爰执事。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

救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

廼立皋门,皋门有伉。廼立应门,应门将将。廼立冢土,戎丑攸行。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混夷駾矣,维其喙矣。

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大雅·緜》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周民族的祖先古公亶父率领周人从豳迁往岐山周原,开国奠基的故事和周文王继承古公亶父的事业,维护周人美好的声望,赶走昆夷,建立起完整的国家制度,歌颂了周人的民族英雄,是一部周人的民族史诗。全诗九章,每章六句,内容丰富,结构宏伟,善于作规模宏大的描写,场面描写尤其突出,特别是修筑宫室宗庙的劳动场面,写得轰轰烈烈;同时多用排比,显得整饬庄重,前详后略,情景一体,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緜緜瓜瓞,民之初(5),自(1)沮漆。古公亶父,(2)(3)(2)宂,未有家室(4)

大瓜小瓜绵延不绝,周人刚刚兴起之时,从土迁到漆水下。古公宜父,挖了窑洞又掏地穴,尚未建立家室房舍。

古公亶父,来(6)走马(7)(8)西水(9),至于岐下(10)。爰及姜女(11),聿来胥宇(12)

古公宜父,清晨策马疾行。沿着渭水西奔,来到岐山脚下。协同姜女,察看地形筹建屋宇。

(20)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13)(14)(15)(19)(16)(15)(17),筑室于(18)

岐山周围的平野肥美无比,种植苦菜竟甘甜如饴。聚集众人谋划商议,随即刻龟占卜、算卦,说是在此定居正适宜,因而在这里建筑了宫室。

(22)(23)(21),廼左廼右。廼(24)(25),廼(26)(27)。自西徂东,(28)爰执事。

于是安心,定居岐乡,分开左右建筑房舍,划定疆界,区分地理,疏导沟渠,整治田亩。周原之上从西到东一个样,百姓齐心忠诚劳作。

乃召司空(29),乃召司徒(30)。俾立室家,其绳则直。(31)版以(32),作庙翼翼(33)

于是召来执掌建筑的官吏,执掌役使的官吏,让他们负责营造家室。施工用的尺绳拉得笔直,筑墙用的夹板竖立牢靠,营造宗庙庄严端正。

救之陾陾,(34)之薨薨。筑之登登(35),削(36)冯冯。百(37)(38),鼛鼓弗胜(39)

铲土之声噌噌,捣土之声轰轰,夯土之声噔噔,削墙之声呼呼。百堵高墙同时兴工,助兴之鼓难胜其声。

廼立皋门(41)皋门(41)有伉。廼立应门(42)应门(42)将将。廼立冢(40)(44)(45)(46)行。

营建王都城门,城门高大雄伟。营建王宫正门,正门端正庄严。营建祭神大社,聚众前往祭神。

(47)不殄厥(48),亦不陨厥(49)。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混夷(50)駾矣,维其喙矣。

从未消除对敌人的愤恨,也未丧失周朝威仪。柞树和械树拔尽了,交通要道畅通了。昆夷畏惧忙逃窜,气喘吁吁苦头尝。

(52)(53)(54),文王蹶厥(55)(56)(51)有疏附,(56)(51)先后(57)(56)(51)奔奏(58)(56)(51)御侮(59)

虞芮两国解怨恨,文王感化改其性。我有贤臣来归附,我有良才辅国政,我有良士在奔走,我有猛将来御侮。

注释

(1)土:居住。

(2)陶:窑灶。

(3)复:古时的一种窑洞,即旁穿之穴。

(4)家室:犹言“宫室”。

(5)生:通“性”。

(6)朝:早。

(7)走马:指避狄难。

(8)率:沿着。

(9)浒:水涯。漆沮之侧也。

(10)岐下:岐山之下。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

(11)姜女:指古公亶父之妃,姜氏。

(12)胥宇:犹言“相宅”,就是考察地势,选择建筑宫室的地址。胥,相、视。

(13)契:锲,指刻龟甲占卜。

(14)龟:指占卜所用的龟甲。

(15)曰:语助词。

(16)止:言此地可以居住。

(17)时:言此时可以动工。

(18)兹:此、这里。

(19)止:居住。

(20)周:徧。

(21)止:言此地可以居住。

(22)慰:安定。

(23)止:居住。

(24)疆:划分疆界。

(25)理:治理土地。

(26)宣:疏通沟渠。

(27)亩:整治田垄。

(28)周:徧。

(29)司空:管工程的官。

(30)司徒:管土地和力役的官。

(31)缩:捆绑。

(32)载:通“栽”,筑墙的长板。

(33)翼翼:动作整齐。

(34)度:填土于筑板内。

(35)登登:相应声。

(36)屡:通“塿(lǒu)”,土墙隆起的部分。

(37)堵:五版为堵。

(38)兴:起。此言治宫室。

(39)弗胜:指鼓声盖不过人声。

(40)土:居住。

(41)皋门:王都的郭门。

(42)应门:王宫的正门。

(43)冢土:即大社,祭祀社神的地方。冢,大;土,通“社”。

(44)戎:指昆夷,北方的游牧民族,即犬戎。

(45)丑:对边远民族的蔑称。

(46)攸:所。

(47)肆:于是。

(48)愠:怒。

(49)问:通“闻”,谓声誉。

(50)混夷:即昆夷。

(51)曰:语助词。

(52)虞:古国名,在今山西平陆。

(53)质:评断。

(54)成:平。

(55)生:通“性”。

(56)予:周人自称。曰:语助词。王逸《楚辞章句》引作“聿”。疏附:指能使疏者亲之臣。

(57)先后:指君王前后辅佐之臣。

(58)奔奏:指奔命四方之臣。奏,亦作“走”。

(59)御侮:指捍卫国家之臣。

创作背景

这是周部族的史诗性颂诗。周部族是一个农业民族,土地是其根本。能否占有并支配广阔丰美的土地,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兴衰。周人历史上著名的五次迁徙,抛开社会政治、军事历史的因素,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对肥沃丰饶土地的追求。周王朝奠基人古公亶父自豳迁居岐下(在今陕西岐县),使周之基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大雅·緜》当是周王朝贵族为纪念古公亶父开疆创业之事迹而作。

文学赏析

全诗共九章。首章以“緜緜瓜瓞”起兴,开首八字简洁地概括了周人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的漫长历史。以下至第八章,全叙太王率族迁岐、建设周原的情况。正是太王迁岐的重大决策和文王的仁德,才奠定了周人灭商建国的基础,如《鲁颂·閟宫》所言:“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篇末便自然而然带出文王平虞芮之讼的事,显示出其蒸蒸日上的景象。

周人早先所居的邠地,人们遭遇强悍游牧民族昆夷的侵扰,促使古公亶父举族迁移。《孟子·梁惠王下》记载狄人入侵,意在掠地,古公亶父事之以皮币、珠玉、犬马,均不得免,乃“去邠,逾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邠人以其仁而“从之者如归市”。全诗以迁岐为中心展开铺排描绘,疏密有致。长长的迁徙过程浓缩在短短的四句中:“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而“爰及姜女”一句,看似随笔带出,实则画龙点睛。姜女是当地平原民族姜族的长女,周与姜联姻,意味着古公亶父被承认为周原的占有者和统治者。同时,此句又为后文在渭水平原上的种种生活劳动的刻画,做了铺垫。

在“堇荼如饴”的辽阔平原上,周人怀着满腔喜悦和对新生活的憧憬投入了劳动,他们刻龟占卜,商议谋划。诗人以浓彩重墨描绘农耕、建筑的同时,融人了深沉朴质的感情。他们一面“廼慰廼止,廼左廼右,廼疆廼理,廼宣廼亩”,欢天喜地安家定宅,封疆划界,开渠垦荒,一面“筑室于兹”。与落后的邠地相比,平原文明的标志便是建造房屋。走出地穴窑洞,在地面上修屋筑室,是一个质的飞跃,是周人安居乐业的开始,是周族初兴的象征,也正是古公亶父迁岐的伟大功业。对建筑的描摹刻画,正是对古公亶父的热情歌颂,故而诗中最精彩生动的描写正集于此:“陾陾”“薨薨”“登登”“冯冯”四组拟声词,以声音的嘈杂响亮表现了种种劳动场面,烘托了劳动的气氛。洪大的鼓声被淹没在铲土声、填土声、打夯声和笑语声中,真是朝气蓬勃、热火朝天。“百堵皆兴”,既是对施工规模的自豪,也暗示了周民族的蓬勃发展。“皋门有伉”“应门将将”,既是对自己建筑技术的夸耀,又显示了周人的自强自立、不可侵犯的精神。由此歌颂武功文略便是水到渠成:“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混夷駾矣,维其喙矣。”表现了日益强大的周族对昆夷的蔑视和胜利后的自豪感。文王平虞芮之讼,突出表现其睿智与文德。结尾四个“予曰”,一气呵成,既是诗人内心激情一泻而出的倾述,又是对文王德化的赞美,更是对古公亶父文韬武略的追忆,与首句“緜緜瓜瓞”遥相呼应,相映成趣。

诗章以时间为经,以地点为纬,景随情迁,情缘景发,浑然丰满,情景一体,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自邠至岐,从起行、定宅、治田、建屋、筑庙到文王服虞芮、受天命,莫不洋溢着周人对生活的激情、对生命的热爱、对祖先的崇敬。结构变幻,开合承启不着痕迹,略处点到即止,详处工笔刻画,错落有致。

作者简介

诗经

诗经

中国最早诗歌总集

《诗经》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