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春半》是南宋诗人朱淑真创作的一首写闺中春愁的小词,上阕写仲春时节,眼前景色,触目生愁。虽「十二栏干倚遍」,也无法排遣春愁。下阕写闺中人在这风和日暖的大好春光中,想起了自己所怀念的人,不禁愁绪万端,感到还不如成双成对的鸟儿,因此不愿再看见满院落花和断肠芳草。通篇哀婉细腻,愁思无限。
春已半(2)。触目此情无限(3)。十二阑干(4)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春光已匆匆过去了一半,目光所及,繁花凋落,春天将要逝去。整日斜倚栏杆,徘徊眺望,伤春逝去的愁怨,袭上心头,天也无法帮助摆脱。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5)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6)远。
风和日暖,在这么好的春光,独自倚靠斜栏旁,还不如那双双对对的莺燕。院里落满了残花,垂下幕帘呆在屋里,不忍看到春天逝去的景象。芳草漫漫到天边,思恋的人远在天边处,令人悲肠欲断。
(1)谒金门: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双调,仄韵四十五字。代表作有冯延巳的《谒金门·风乍起》李好古的《谒金门·花过雨》等。
(2)春已半:化用李煜《清平乐》中:“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3)此情无限:即春愁无限。
(4)十二阑干:指十二曲栏杆。语出李商隐《碧城三首》中的“碧城十二曲阑干”。
(5)输与:比不上、还不如。
(6)芳草:在古代诗词中,多象征所思念的人。
朱淑是中国宋代著名女词人,与李清照“差堪比肩”,并称“词坛双壁”。其虽家世显赫,婚姻却十分不幸,《谒金门·春半》这首词正是由于自己的婚姻的不幸,所嫁非偶,日夜思念自己的意中人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