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丛花·初春病起

苏轼 〔宋代〕 苏轼

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

朝来初日半衔山,楼阁淡疏烟。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衰病少悰,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一丛花·初春病起》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全词抓住“初春”的景象和病愈初起这一特殊景象和特有的心理感受,描写词人初春病愈后既喜悦有输慵的情绪。这首词极普通、极寻常的生活感受中,写出了作者的个性、襟怀和心绪。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今年春浅腊侵年(1),冰雪破春妍(2)东风有信(3)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寒夜纵长,孤(4)易暖,钟鼓渐清圆(5)

今年的春天来得早,天气还很寒冷,美丽的春天依然被冰雪覆盖着。不光春天来得迟,它托东风带来的消息也被人们疏忽了,只在柳树、花朵上显露出了些许春意。不过初春时节纵然夜寒且长,但毕竟已是大地春回,厚被子盖着有些热了,就连那报时的钟鼓声也清脆圆润起来。

朝来初日半衔山,楼阁淡疏烟。游人便作寻芳计(6),小桃杏、应已争先。衰病少悰(7)疏慵(8)自放,惟爱日高眠。

早上起来太阳初生,被山遮住了一半,远处的楼阁笼罩在淡淡的雾气之中。春天已到,人们开始计划着外出踏春了,想必郊外的桃花杏花已经争相开放了。我因为生病没有心情出去游玩,只想懒散的躺着,一直睡到日上三竿。

注释

(1)春浅腊侵年:在阴历遇有闰月的年,其前立春节后较迟。春浅,春天来得早。腊侵年,因上年有闰月,下年的立春日出现在上年的腊月中。腊,岁终之祭,祭日旧在冬季后约二十多天,称为腊日。

(2)春妍:妍丽春光。

(3)东风有信:曹松《除夜》:“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东风,春风。

(4)衾:厚被。

(5)清圆:声音清亮圆润。

(6)寻芳计:踏青游览的计划。

(7)少悰:少乐趣。

(8)疏慵:疏懒;懒散。

创作背景

《一丛花·初春病起》此词写于熙宁九年(1076年)的春天。此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

拼音版

cónghuā··chūchūnbìng

jīnniánchūnqiǎnqīnniánbīngxuěchūnyándōngfēngyǒuxìnrénjiànwēiliǔhuābiānhánzòngzhǎngqīnnuǎnzhōngjiànqīngyuán

cháoláichūbànxiánshānlóudànshūyānyóurénbiàn便zuòxúnfāngxiǎotáoxìngyīngzhēngxiānshuāibìngshǎocóngshūyōngfàngwéiàigāomián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