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曲二首·其二

王安石 〔宋代〕 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明妃曲二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组诗作品,被称为是咏王昭君最好的诗。第二首诗描写王昭君入胡及其在胡中的情况与心情,并委曲深入地刻画昭君心事,突出其民族大义,塑造了一个可悲且可敬的明妃形象。全诗语言矜炼深雅,缠绵婉丽,艺术手法多样,风格鲜明独特。作品命题新颖,遭致纷纷议论,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广泛影响。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1)皆胡姬。

明妃当初嫁给胡人的时候,身旁上百两的毡车上乘坐的都是胡人女子。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她多想找个人说话但无处可说,只能将自己的心语寄托于琵琶声中。

黄金杆拨(2)春风手(3),弹看飞鸿劝胡酒。

黄金杆拨拨动琴弦,弹出美妙声音,弹起琵琶仰望空中飞鸿劝着胡酒。

汉宫侍女(4)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随嫁的汉宫侍女暗中垂泪,行走在大漠上的返国者频频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汉朝之恩实在是浅薄啊,胡人之恩还要更深,人生的欢乐在于心与心相知。

可怜青冢(5)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可怜王昭君的青冢已经荒芜埋没,还是有悲哀的乐曲流传至今。

注释

(1)两:同“辆”。

(2)杆拨:弹琵琶的工具。

(3)春风手:形容手能弹出美妙的声音。

(4)汉宫侍女:指陪昭君远嫁的汉官女。

(5)青冢:杜甫诗中有“独留青冢向黄昏”及“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诸句,此用其意。相传昭君墓上的草常青,故名青冢,在今呼和浩特市南。

创作背景

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二首。这组诗作于公元1059年(嘉祐四年),王安石奏《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之后。当时,梅尧臣、欧阳修、司马光、刘敞皆写有和诗。

北宋时,辽国、西夏“交侵,岁币百万”(赵翼《廿二史札记》)。自景祐年间(1034—1038)以来,“西(夏)事尤棘”。当时的施宜生、张元之流,就因在宋不得志而投向辽、夏,为辽、夏出谋献策,造成宋的边患。诗人们借汉言宋,想到明妃。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创作的。

拼音版

míngfēièrshǒu··èr

míngfēichūjiàérzhānchēbǎiliàngjiē

hánqíngchùchuánxīnzhī

huángjīngǎnchūnfēngshǒutánkànfēihóng鸿quànjiǔ

hàngōngshìànchuílèishāshàngxíngrénquèhuíshǒu

hànēnqiǎnēnshēnrénshēngzàixiāngzhīxīn

liánqīngzhǒngshàngyǒuāixiánliúzhìjīn

作者简介

王安石

王安石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今江西抚州市东乡县上池)人。与“韩愈、柳宗元”等,并称“唐宋八大家”。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