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

耿湋 〔唐代〕 耿湋

反照入闾巷,忧来与谁语。

古道无人行,秋风动禾黍。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秋日》是唐代诗人耿湋创作的一首抒发感伤情绪的咏史怀古诗。此诗描绘秋日傍晚的寂静凄凉景色,抒发了满怀忧愁而又无人“共语”的悲哀。前两句描绘凄凉的秋暮景色,渲染作者的悲凉心情;后两句从近景转向远景,借“黍离之悲”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惆怅之感。全诗以朴素自然的语言,从写静态的景物开始,以动态的景物结束,其间由景而情,又由情而景,以景结情。这种写法使诗意余象外,蕴藉隽永。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反照(1)闾巷(2)忧来与谁语(3)

夕阳的斜照,射入了深深的闾巷,有谁和我说话,排解新来的忧伤。

古道(4)人行,秋风动禾黍(5)

古道荒凉,黄昏时很少看到行人,秋风掀动禾黍,我愁思绵绵无量。

注释

(1)反照:即返照,夕阳的返光。

(2)闾巷:里巷,乡里。

(3)忧来与谁语:一作“愁来谁共语”。

(4)无:一作“少”

(5)禾黍: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

创作背景

曾经繁荣鼎盛的唐王朝经过安史之乱后,山河寥落,城乡破败。尤其是昔日繁华热闹的古城长安,更呈现出一番萧条凄凉的景象。诗人耿湋面对此情此景,感慨万千,无尽的悲哀涌上心头,因写下《秋日》此诗。

文学赏析

《秋日》这是一首抒发感伤情绪的咏史怀古诗,描绘秋日傍晚的寂静凄凉景色,抒发了满怀忧愁而又无人“共语”的悲哀,语言凝练,耐人寻味。

诗一开始从写静态的景入笔:一抹夕阳的余晖斜照在还留有残砖破瓦的街巷上。这凄凉的秋暮景色,不禁使诗人触景伤情,忧从中来。此时诗人希望有人能来听他诉说心中的忧伤。若能如此,或许能消释一点压在诗人心头的忧伤。次句紧承首句,“忧来与谁语”,可是环顾四周,竟空无一人,没有谁能来听自己倾诉。这两句诗,景中有情,情随景生。诗人以朴素简练的语言,点染出自己面对断垣残壁的空城时的悲哀,而此时的空城又恰恰是秋天里“反照入闾巷”时分的空城,这就更浓重地渲染出了作者此时的悲凉心情。

诗的后两句把人们的视线从近景引向远景:在冷清的古道上几乎看不到行人,只见古道旁杂草丛生的田野里,禾黍在秋风中瑟缩发抖。昔日喧闹的古道上,只有秋风吹禾黍发出的肃杀凄凉的声音,这声音使古道显得越发空旷寒寂,听了愈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这里“秋风动禾黍”一句还暗合了《诗经·王风·黍离》之意。《王风·黍离》诗序说:“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作者在这里贴切自然地借“黍离之悲”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无限惆怅之感。诗人在后两句诗中以极其洗练传神的笔墨轻轻地勾勒了几笔,虽无一字言“忧”,而“忧”意早已溢出言外,悠长不尽。

《秋日》这首诗结构简单,但画面十分生动,令人读后易生苍凉之感。

作者简介

耿湋

耿湋(大历十才子)

唐代诗人

耿湋(生卒年不详),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宝应二年登进士第,授盩厔尉。大历中登朝为左拾遗,曾奉使往江淮检括图书。大历末、贞元初,贬为许州司法参军,卒。湋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与戴叔伦、卢纶、司空曙、李端等均有唱和。有《耿湋诗集》二卷。《全唐诗》编诗二卷。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