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

苏轼 〔宋代〕 苏轼

咏笛材,时太守闾丘公显已致仕,居姑苏。后房懿卿者,甚有才色,因赋此诗

楚山修竹如云,异材秀出千林表。龙须半翦,凤膺微涨,玉肌匀绕。木落淮南,雨晴云梦,月明风袅。自中郎不见,桓伊去后,知孤负、秋多少。

闻道岭南太守,后堂深、绿珠娇小。绮窗学弄,梁州初遍,霓裳未了。嚼徵含宫,泛商流羽,一声云杪。为使君洗尽,蛮风瘴雨,作霜天晓。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上片描绘楚山修竹,以竹隐喻人;下片忆写赵晦之吹笛侍儿的吹笛才能。此词虽为赠乐妓之作,却无香软丽蜜之态,反而借描写乐妓歌舞而追高溯远,自抒情怀。以景起兴,景事融合,由近及远,巧妙化用史事,使词篇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情趣。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咏笛材,时太守闾丘公显已致仕,居姑苏。后房懿卿者,甚有才色,因赋此诗

楚山修竹(1)如云,异材(2)秀出千林(3)龙须(4)半翦,凤膺(5)微涨,玉肌(6)匀绕。木落淮南(7),雨晴云梦(8),月明风(9)。自中郎(10)不见,桓伊(11)去后,知孤负、秋多少。

楚山长长的蕲竹如云彩遍布,特异的竹子清秀,高出众多树木之天外。笛竹如长细的龙须一半在挥动,如凤凰的胸脯微微突起,如美人的肌体匀称满布。笛音如江南树木稀疏,如云梦雨后开晴,如月明星稀,微风吹拂。自从蔡邕离世,桓伊仙逝,谁知空自寂寞,辜负了多少岁月。

闻道岭南太守(12),后堂深、绿珠(13)娇小。绮窗(14)(15)梁州(16)初遍,霓裳(17)未了。嚼徵含宫(18)泛商流羽(19),一声云杪(20)。为使君(21)洗尽,蛮风瘴雨(22),作霜天晓(23)

听说岭南太守后堂深院,吹笛歌女非常娇美灵巧,在花饰窗下演奏,《梁州》曲刚刚奏完,《霓裳羽衣曲》余音未了。笛声包含着徵调和宫调,流荡着商调和羽调,最后一声飘入云彩、树梢间。为了赵使君洗净污浊之气,我送你一曲《霜天晓角》。

注释

(1)楚山修竹:古代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出高竹。《广群芳谱·竹谱》:“蕲州竹:出黄州府蔪州,以色匀者为,节疏者为笛,带须者为杖。”修,长。

(2)异材:优异之材。

(3)表:外。

(4)龙须:指首颈处节间所留纤枝。

(5)凤膺:凤凰的胸脯,指节以下若膺处。

(6)玉肌:美玉一般的肌肤,指竹子外表光洁。

(7)淮南:淮河以南,指蕲州。

(8)云梦:即古代云梦泽。在今湖北省天门县西。

(9)袅:柔和。

(10)中郎:东汉末的蔡邕。曾为中郎将,古代音乐家。干宝《搜神记》:“蔡邕曾至柯亭,以竹为椽。邕仰眄之,曰‘良竹也’。取以为笛,发声嘹亮。”

(11)桓伊:晋人,喜音乐,善吹笛。《晋书·桓伊传》:桓伊“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

(12)岭南太守:指赵晦之。

(13)绿珠:西晋石崇歌妓,善吹笛。这里借西晋“绿珠坠楼”典故,赞颂竹的气节。

(14)绮窗:张挂有花纹的丝织品窗帘的窗。

(15)弄:演奏。

(16)梁州:曲名。《文献通考》:“天宝中,明皇命红桃歌贵妃《梁州曲》,亲御玉笛为之倚曲。”

(17)霓裳:指霓裳羽衣舞。

(18)嚼徵含宫:嚼、含,指品味笛曲。

(19)泛商流羽:泛、流,指笛声优美流畅。

(20)云杪:形容笛声高亢入云。

(21)使君:指赵晦之。

(22)蛮风瘴雨:形容古代岭南的恶劣天气。

(23)霜天晓:即《霜天晓角》,乐曲名。

创作背景

关于《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这首词的创作年代主要有两说,一说为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五月,苏轼“过无锡作水车诗,至金阊游虎邱寺,与刘述会于虎邱,王晦以斋素祈雨不至,翌日饮于阊氏公显家,席间而作,并有诗,赠懿卿作《水龙吟》。”(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另一说据薛本《苏文忠公全集》,此词作于元丰八年(1085)十月,为苏轼赴登州经涟水时,赵晦之从藤州知州任上新归,故顺笔而赠。

文学赏析

词的标题「赠赵晦之吹笛侍儿」,表明了词作内容和写作对象。

上阕描绘楚山修竹,以竹隐喻人。开头两句,以景起兴,大赞「楚山修竹」,「异材秀出」。字面上写竹材修长髙大,实写楚地人才济济。紧接着用排比句,进一步写蕲州的笛竹早已闻名于世,「异材秀出」,「能远可通灵达微,近可写情畅神,谓之龙须凤膺玉肌,皆取其美好之名也。」(傅薦可《东坡纪年录》注)韩愈也有「蕲州竹笛天下知」(《郑群赠簟》)的赞誉。第六、七、八句用对偶句和联合词组句,承上一转,由写竹笛而进人到写东坡所赠的笛声词中彷彿发出的笛音:如树影疏,如雨后晴,如月亮明,如微风拂,听觉、视觉、触觉三者通感,富有感染力。最后四句,引用古音乐家故事,登髙溯远,怀古伤今。「发声嘹亮」(干令升《搜神记》)的蔡邕笛音停息了;「江左第一」(《晋书·桓伊传》)的桓伊笛音消失了,乐坛寂寞,不知白白流走了多少岁月。「知辜负,秋多少?」让后人去伤今。这一过阕句,为下阕进入主题作了深厚的铺垫。

下阕由近及远,忆写赵晦之吹笛侍儿的吹笛才能。开头三句,点明此词所要赠的主要对象,即赵守后堂深院两位蔡邕式的娇美灵巧的「吹笛侍儿」。接着六句,描写「吹笛侍儿」的整个演奏过程和演技的髙妙效果。开始,在花饰窗下吹奏。刚刚吹奏完《梁州吟》曲,继回荡起《霓裳羽衣曲》,广阔空间流动着徵、商、宫、羽四音,最后一音如云飘。「嚼」、「含」、「泛」、「流」四字,效果逼真,「奇声独绝」,从她们的轻笛妙曲中获得最优美的艺术享受。最后三句点题,向赵晦之发出祝愿:愿你清爽优游,安土忘怀,我仅以《霜天晓角》献上,以补「吹笛侍儿」演奏时「角」音之不强。这实为肺腑之言,催人泪下。

《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全词围绕「竹」、「楚山修竹」、竹笛、「吹笛侍儿」,以景起兴,景事融合,由近及远。名为写楚竹,实为写楚人;名为借古喻事,实为借事伤今。怀念赵晦之的友情,文赞美了「吹笛侍儿」的髙超技艺。「知孤负,秋多少?」字里行间难免流露出对某些中华传统文化白白流逝而伤感。但从词的整体来看,虽然点化引用了许多史事,但不为事实所局限。「清丽舒徐,髙出人表」,「曲尽咏笛之妙」,使词篇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情趣。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