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是南宋词人向子諲所作的一首词,全词上阙写景,下阙抒情,凌空设喻,以天可老、海能翻反衬了词人难消地亡国之恨,悲凉中充满愤慨,忧郁中见出有为,沉郁顿挫,表现了词人南渡之初的爱国之志和极其悲愤地心情。
江南江北(3)雪漫漫,遥知易水(4)寒。同云(5)深处望三关(6),断肠山又山。
江南江北漫天飞雪,遥知那北地正是地冻天寒。远望阴云密布的边境三关,山外有山令人忧愤肠断。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7),几时鸾辂(8)还?
即便是天能老去海能掀翻,要消除这亡国的愤恨千难万难。不断听说朝中派人去问候被囚的君王,若不发兵抗金君王何时才能起驾回还?
(1)阮郎归:词牌名,又名醉桃源、醉桃园、碧桃春。双调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2)鄱阳:地名,今江西鄱阳。
(3)江南江北:长江南北,这里泛指下雪的地方。
(4)易水:水名,源出河北易县,此指沦陷区。
(5)同云:即彤云,下雪前的阴云。
(6)三关:公元954年,五代周世宗柴荣征辽,收复益津关、淤口关、瓦桥关等。这。三关”均在今河北境易水一带。后都为金所占,是北伐必经之地。
(7)遣使问平安:宋高宗不希望二帝还朝,但为掩人耳目,于建炎三年(1129)、绍兴二年(1132)和绍兴四年(1134)多次分别派洪皓、潘致尧、章谊等人为大金通问使、军前通问使、金国通问使,频频探问徽、钦二帝,以逃避人民的指责。当词人写此词时,徽宗已被囚死。
(8)鸾辂:天子乘坐的车,这里借代指徽、钦二帝和帝后。
绍兴五年(1135)冬天,词人冒雪前往鄱阳,大雪纷飞的天气使词人感受到了被囚禁在金国的徽、钦二帝痛苦,词人又联想到因为国内主和派阻挠而导致的北伐失败,心有所感,写下了《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