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作《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是《庄子·秋水》中的一篇语录体议论文,创作于战国年代,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1)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3),是(4)鱼之乐也。”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5)不知子矣;子固(5)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6)矣!”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就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庄子曰:“请循其本(7)。子曰‘汝安(9)知鱼乐’云者(8),既已(10)知吾知之(11)而问我。我知之(11)濠上也。”
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等等,既然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却又问我,所以我说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1)濠梁: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
(2)鲦鱼:古同“鲦”。白鲦鱼。
(3)从容:悠闲自得。
(4)是:这是。
(5)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来(子固非鱼也)。
(6)全:完全,完备(是这样)。
(7)循其本:追溯话题本源。循:追溯。其,话题。本:本源。
(8)云者:如此。
(9)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10)既已:既:已经。已:已经。
(11)之:助词无实意。
该文节选自《 秋水》。标题是编者加的。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
《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本文讲述两位辩论高手,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俯看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起联想,展开了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其题虽小,其旨甚大。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言做故事背景交代,通篇采用对话形式。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顶真式地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庄周肯定自己能知道鱼之乐,惠施则否定了庄周的说法。且不说这场辩论谁是谁非,光是两人在辩论中反映出来的敏捷思路和睿智的交谈,就令人拍案叫绝,给人一种怡情益智的享受。
“濠梁之辩”的绝妙之处,两人的雄辩之外,还在于它具有无穷的韵味。辩论的双方都紧扣主题,但辩论者的思维截然不同。惠施是从认知的规律上来说,人和鱼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人不可能感受到鱼的喜怒哀乐。庄周则是从艺术规律上来说,人乐鱼亦乐。从认知规律上来说,庄周的人乐鱼亦乐的逻辑推理纯属诡辩,但这种诡辩并不使人反感,因为庄周完全是以艺术心态去看待世界的,典型的“移情”作用,庄周是把自己的快乐移栽到鱼的情绪上,反过来更衬托出庄周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