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之瓠

庄子 〔先秦〕 庄子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五石之瓠》此为《庄子》开篇《逍遥游》中的节选,主要内容是庄子讲了一则寓言《不龟手之药》,意在阐发小用不如大用的道理。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惠子(1)谓庄子曰:“魏王(2)(3)大瓠(4)之种,我(5)之成而(6)(7)。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8)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9)无所容。非不呺然(10)大也,吾为(11)其无用而(12)之。”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赠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不够坚固,无法拿起来。把它剖开做瓢,却因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13)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14)者,世世以洴澼絖(15)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15),不过数金。今一朝而(16)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17)吴王。越有难(18),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15),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19)以为大(20)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21)也夫!”

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取悦吴王。越国发兵入侵吴国,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注释

(1)惠子:宋国人,姓惠名施,做过梁惠王的相。惠施本是庄子的朋友,为先秦名家代表,但本篇及以下许多篇章中所写惠施与庄子的故事,多为寓言性质,并不真正反映惠施的思想。

(2)魏王:即梁惠王,又称魏惠王。

(3)贻:赠送。

(4)大瓠:指大葫芦,瓠:葫芦。

(5)树:种植、培育。

(6)实:结的葫芦。

(7)石:形容容积。

(8)举:拿起来。

(9)瓠落:又写作“廓落”,很大很大的样子。

(10)呺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

(11)吾为:为:因为。

(12)掊:砸破。

(13)拙于用大: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不善于发挥事 物的“大”的功用。

(14)不龟手之药:防止手冻裂的药物。龟,同 “皲”,皮肤冻裂。

(15)洴澼絖:漂 洗 丝 絮。 洴 澼,漂洗。 ,同“纩”,丝绵絮。

(16)鬻:卖。

(17)说:劝说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一说,同 “悦”,取悦。

(18)越有难:指越人发兵侵吴。

(19)虑:用绳结缀。一说,考虑。

(20)樽:盛酒器。这是说大瓠像大樽,缚于身,可使 人漂浮渡水。

(21)蓬之心:比喻不通达的见识。蓬,一种草,弯曲 不直。

作者简介

庄子

庄子(庄周)

战国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庄子(前369—286年),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姓庄,名周,宋国蒙人,他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与老子并称“老庄”。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