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周的代表作,被列为道家经典《庄子·内篇》的首篇的节选,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此文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文章先是通过大鹏与蜩、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阐述了“小”与“大”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无论是不善飞翔的蜩与学鸠,还是能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甚至是可以御风而行的列子,它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从而引出并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最后通过惠子与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辩,说明不为世所用才能“逍遥”。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恣肆,字里行间里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北冥(1)有鱼,其名为鲲(2)。鲲(2)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3)。鹏(3)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4)而飞,其翼若垂天(5)之云。是鸟也,海运(6)则将徙(7)于南冥。南冥者,天池(8)也。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的体积,不知道大到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翅膀就好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
《齐谐(9)》者,志怪(10)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11)三千里,抟扶摇(12)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13)者也。”野马(14)也,尘埃(15)也,生物之以息(16)相吹也。天之苍苍(17),其正色邪(18)?其远而无所至极(19)邪?其视下也(20),亦若是则已矣。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都是活动着的生物的气息相互吹拂所致。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1)北冥:北海,因海水深黑而得名。冥,通“溟”,指广阔幽深的大海。下文的“南冥”和“冥海”都用此意。
(2)鲲:上古传说中的大鱼。
(3)鹏:本为古“凤”字,此处借用为表大鸟之名。
(4)怒:通“努”,奋起,这里指鼓起翅膀。
(5)垂天:天边。一说遮天。垂,通“陲”,边际。
(6)海运:海水运动,此处指汹涌的海涛。
(7)徙:迁移。
(8)天池:天然形成的池子。
(9)齐谐:书名,志怪小说集。一说人名。
(10)志怪:记述怪异的故事。志:记载。
(11)水击:“击水”一词的倒装,形容大鹏起飞时翅膀拍击水面的壮观景象。击:拍打。
(12)抟扶摇:抟:怀绕而上。一说“抟”当作“搏”,拍击的意思。扶摇:又名叫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13)去以六月息:去:离开。这里指离开北海。息:停歇。
(14)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15)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16)生物之以息: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息:这里指有生命的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
(17)苍苍:深蓝色。
(18)其正色邪:其:或许。正色:真正的颜色。邪(yé):通“耶”,疑问词。
(19)极:尽。
(20)其视下也:它(指鹏)向下俯视。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子虽有祈向,不可得也”。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污秽,“不可与庄语”,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