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从箕山来

宋之问 〔唐代〕 宋之问

雨从箕山来,倏与飘风度。

晴明西峰日,绿缛南溪树。

此时客精庐,幸蒙真僧顾。

深入清净理,妙断往来趣。

意得两契如,言尽共忘喻。

观花寂不动,闻鸟悬可悟。

向夕闻天香,淹留不能去。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雨从箕山来》是唐代诗人宋之问所写的一首诗,此诗乃宋之间奉使嵩山遇雨所作。在登封县东南, 形似簸箕,尧时巢父许由隐于此山。表达了诗人此时的远离他乡,思念父亲的凄凉的心情。

拼音版

cóngshānlái

cóngshānláishūpiāofēng

qíngmíng西fēng绿nánshù

shíjīngxìngméngzhēnsēng

shēnqīngjìngmiàoduànwǎnglái

liǎngyánjǐngòngwàng

guānhuādòngwénniǎoxuán

xiàngwéntiānxiāngyānliúnéng

作者简介

宋之问

宋之问

唐代诗人

宋之问(656—712),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进士,初与杨炯分直内教,历任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等职,常扈从游宴。善诗文,与“善剖决”的韦善心并称户部“二妙”,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宋之问在创作实践中使六朝以来的格律诗的法则更趋细密,使五言律诗的体制更臻完善,并创造了七言律诗的新体,是律诗的奠基人之一。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