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司勋过连昌宫》是唐代诗人韩愈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借连昌宫前开元遗老的问语,表现对元和中兴、媲美开元的希望,抒发了时代兴废变迁的万端感慨。全诗构思巧而含意深。
夹道(3)疏槐(4)出(5)老根,高甍(6)巨桷(7)压山原。
路两旁稀疏的槐树露出了老根,高高的屋脊粗大的椽子在山原上压得怪沉沉。
宫前遗老(8)来相问,今(9)是开元(10)几叶(11)孙(12)。
宫前遗老们前来相问,当今天子是开元皇帝的几代儿孙?
(1)李司勋:李正封,随裴度平淮西任随军判官。在京曾任吏部司勋员外郎,故称李司勋。
(2)连昌宫:唐高宗时建筑的离宫,在今河南宜阳,往来长安、洛阳两地要从宫前经过,唐玄宗在开元年间曾临幸,以后长期锁闭。
(3)夹道:道路两侧。
(4)槐:槐树。
(5)出:露出。
(6)甍:屋脊。
(7)桷:方形的椽子。
(8)遗老:经历世变留下的老人,一般指前一个朝代或本朝代前几代皇帝统治时候留下的老人。当时上距开元六十年,开元遗民犹有存者。
(9)今:今上,即当今皇上,指唐宪宗。
(10)开元:唐玄宗年号。史称“开元之治”,比隆贞观。
(11)叶:代。
(12)孙:子孙。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七月,宰相裴度出任统帅去平定淮西的叛乱,奏请作者做他的行军司马,十月叛乱平定,十一月启程回朝。中途经过已长期锁闭的连昌宫,同行的李正封写了首七言绝句,作者就和作了《和李司勋过连昌宫》该诗。
“夹道疏槐出老根,高甍巨桷压山原。”这两句咏前朝遗宫连昌宫。诗人一行带着胜利的喜悦路过这里,离宫便榜然目前。低处所见,夹道古槐,如同长安城中古槐一样象征着皇家气度的树木,此刻已稀稀疏疏,便知即有残缺失落也无人补植了;且地面时时露出老恨,可见其盘突纠缠,则路面为风雨侵蚀冲刷的残损之状不难慨见;高处所见,分岩绝壑,宫殿屋脊高张,挑檐方椽井然,仍有着威镇山原的气势。诗句没有过多的修饰,便活现出当年离宫的残状。离宫前的古槐日渐稀疏,道路失修,正是多少年国势衰微的一个象征。诗人仔细观察与描写,既紧扣诗题,又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而这背景,作为盛寓时代唐玄宗的离宫,在诗里无疑是带有象征色彩的。
“宫前遗老来桕问,今是开元几叶孙?”当诗人一行在宫前低徊之际,一位白头野老问及时事,见长安棋局更新,朝廷有振作气象,便急急问道:当今的皇上是开元玄宗皇帝的第几代孙子。诗歌就此戛然而止。这里的问而不答,重要的倒不是略去答案以微见含蓄,而是有意突出强调询问时的热烈情感和潜在的期望。野老身经理乱,追念故君,兼怀盛世。
诗人途经离宫,所见所闻所感自难三言两语了结,而独选宫前相问这一情景,大有深意在。中唐以后,唯唐宪宗锐意图强,先后评定刘辟、李绮,讨平淮蔡之役,更是削除国家十年心腹大患,一时声威大振,史称中兴。从某种角度看,诗人正是在此以连昌宫为背景,借野老口吻,以媲美开元盛世的厚望寄于宪宗。如此写来,既使诗歌免入俗媚歌功颂德的泥淖,又能含蕴丰厚的时代内容和复杂多样却积极向上的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