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青坂》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讲述的是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冬继陈陶斜大败之后唐军又惨败于安禄山叛军的情事。前半部分说唐朝官军占据了太白山高地坚守着,可是黄头奚兵非常骄横;后半部分写唐军的败相,以及被困在长安城内的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诗表现了诗人的远见卓识,创造出一种悲壮的境界。
我军青坂(1)在东门(2),天寒饮马(3)太白窟(4)。
我军驻扎青坂在东门,大冷天饮马在太白山窟。
黄头(5)奚儿(6)日向西(7),数骑弯弓敢驰突(8)。
黄头奚儿一天天向西推进,几骑敌兵拉开弓就敢冲突。
山雪(9)河冰(10)野萧瑟(11),青是烽烟(12)白人骨(13)。
山上的雪河里的冰天晚风萧瑟,青的是烽烟白的是人骨。
焉得(14)附书(15)与我军,忍(17)待明年(16)莫仓卒(18)。
怎能捎封书信给我军,忍耐等到春天切莫过于仓促。
(1)青坂:唐军驻军之地。当距陈陶斜与咸阳不远,今今陕西周至、武功之间的太白山区。
(2)东门:或指青坂所属的县城东门。
(3)饮马:给马喝水。
(4)太白窟:秦岭主峰,位于今陕西周至、武功、太白诸县之间。这里是说青坂在太白山区,山高天寒,饮马困难,条件极为艰苦。此句写出唐军当寒天,住寒山,饮寒水,见得处于劣势。
(5)黄头:指黄头室韦,是东胡的一支。这里指安禄山的部队。
(6)奚儿:犹胡儿。安禄山部队中有很多是奚、契丹等部族。《安禄山事迹》:“禄山反,发同罗、奚、契丹、室韦、曳落河(胡言壮士)之众,号父子军。”
(7)日向西:一天天向西推进。青坂在陈陶以西。
(8)数骑弯弓敢驰突:写安史叛军得胜后的骄横。驰突,飞骑冲击突破,形容勇于战斗。
(9)雪:积雪。
(10)冰:结冰。
(11)萧瑟:寒风凄厉。
(12)烽烟:烽火,军事告警信号。
(13)白人骨:即白是人骨,白色的是人骨。“是”字从上文而省,文章中也常有此格。这两句写败后惨景。
(14)焉得:怎能。
(15)附书:托书信。
(16)明年:一作“明春”。
(17)忍:坚忍。
(18)仓卒:犹仓猝。匆忙突然,毫无准备。
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年)房琯两次战役大败,死伤了四万余人,残余者不过几千人。这时杜甫沦陷在长安城中,听到这一消息,便写了《悲陈陶》《悲青坂》两首诗。这两首诗所反映的都是这次唐军惨败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