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天上月

佚名 〔唐代〕 佚名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与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望江南·天上月》是一首敦煌曲子词,是唐五代时期作品。本词在清代光绪年间,被发现于甘肃敦煌县的石室里,记载于唐人手写的卷子。此词写一位深夜无眠的思妇,她失神地望着窗外朦胧的月亮,耳边传来渐紧的风声,入骨的相思,久别的深恨,一起涌上心头。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1)。夜久更阑(2)风渐紧。与(3)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4)

遥望着窗外,朦胧的月亮就好像一团白银。夜深人静,身边风声渐紧。月亮被乌云遮住了。风呀,请你吹散月亮边上的乌云,让它照到我那负心汉。

注释

(1)团银:一团银子,这里采用谐音的修辞手法。团,即“圆”,象征团圆。“银”,与“人”谐音。

(2)更阑:更残,即夜深。更:古代夜间用来计时的单位名称,一夜分为五更,一更约两小时。阑:尽,完。

(3)奴:古代女子自称,此处自称“奴”,带有谦卑的感觉,表示词中的女主人公社会地位比较低下。

(4)负心人:不负责任、抛弃恋人的人,多指男子,这里指女子的意中人。负:原误作“附”,王国维校改。

创作背景

晚唐时期,唐王朝的政治危机不断加深,最终使他走上了陌路。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臣党争食晚唐时期最突出的三大政治问题。政治形势更加恶化,人民生活更加贫困。作者针对晚唐时期封建制度照成无数悲剧的现象作成此词。

文学赏析

《望江南·天上月》这首敦煌曲子词,是一首失恋者之怨歌,或是一首民间怨妇词。但仅仅指出其中的怨意,是很不够的;还须体味词中蕴含的那一份痴情,须看到女主人公对“负心人”尚未心死,才能够味。

前两句写景而兼比兴。“天上月”一一是思妇隔窗所见。身处室内I也能见月,表明月已升高,时届更深。更深而望月,反转来衬托思妇之无寐。夜深不寐,进一步暗示人被相思所苦。这三个字写月亮,却溶入了时间(深夜)、人物(思妇)以及人物的精神状态(相思)三个连锁意念。“遥望似一团银”一一正常的情祝下,月亮虽不比太阳的亮度强烈,却也晶莹刺眼。而思妇所见的月亮,却像质态浑贡、色调灰白的银团。这是朗月通过窗纸透映出来的形象,表现人在室内隔窗视月所得的视觉映象。按照抒情诗抒发人物主观感受的需要,高挂在天的月,通过人物感官的过滤,所以有如此的描写。这一句承接“天上月”而来,是从隔窗所见的角度对月亮的进一步描写,但它并不单纯是对隔窗之月的描写。用“望”字,表明人物在观察,这就巧妙地带出了望月的人物。“望”前加一“遥”字作空间状语,一则前面承接“月”之远挂高天,一则后面照应“负心人”之远离自己。

从开头两句到下面两句,词意有个跳跃,形成一处空白,这就是夜阑天变,月被云遮,晦暗不明,所以下文有呼风驱散“月边云”之语。词中女子似未感觉到风起正是天变云生的征兆,反而寄望于风,求它“与奴吹散月边云”,痴态可掬。其所以这样,是因为她急于让明月“照见负心人”。然而“照见”又如何,却不更说,意极含混,却能启发读者寻思。“听话听反话,心爱叫冤家。”即便骂对方为“负心人”,也未必是决绝语,反而见出自己的未能忘情。

此词之妙,全在将俗语所谓“痴心女子负心汉”作了艺术的表现,且写得很有特色。此词表现手法之妙,在于将恋爱故事由女主人公口吻道出,情景浑然一体。而口语化的语言,又为词作增添了活泼生动的情致。

作者简介

佚名

佚名

唐代身份不明或尚未了解姓名作者的统称。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